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收藏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雅昌公开课 >【雅昌讲堂2888期】徐小虎讲座:(一)中国古代长卷之山水手卷篇

视频信息

名称:【雅昌讲堂2888期】徐小虎讲座:(一)中国古代长卷之山水手卷篇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徐小虎讲座:(二)中国古代长卷之人物手卷篇

  【雅昌讲堂】徐小虎讲座:(三)日本古代绘卷之《源氏物语》

  【雅昌讲堂】徐小虎讲座:(四)日本古代绘卷之《信貴山縁起绘卷》

 

  主讲人介绍:

  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 :生于南京,具有中德双重血统,小学和初中的学业分别完成于罗马、重庆和上海。大学就读于美国班宁顿学院,之后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钻研中国艺术史,五十岁前往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 徐小虎教授受王季迁启发,总结出“笔墨行为”(brushwork behavior)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穷三十年之心力,综合日本书画断代研究和西方的风格分析,开拓出一套清晰缜密的鉴定方法,集中体现在《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一书中。 如今,徐小虎仍在以巨大的学术热情,呼吁一部完整的“中国绘画真迹史”。

演讲人:徐小虎

  导语:

  这一次的讲座是由美术史学者徐小虎演讲的,主要讲述了古时候的山水和人物绘卷,在中国和日本分别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绘画的,两个国家之间到底有怎样的相同之处,到底又有怎样的不同之处。两个国家间的比较,你们会喜欢那个国家的描述呢?让我们跟随着徐小虎教授的步伐,一起来探讨两个国家古时候的绘画风格。

 

  主题:徐小虎讲座:中国古代长卷之山水手卷篇

  徐小虎:我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寻找到的中国画真迹,其实很少,我做的研究是山水画,现在跟大家分享的是人物画,人物画在中国不是太受欢迎。从唐朝以来,宋朝从一个贵族社会变成一个文人社会,以笔墨、以形而上,这种比较哲学性的东西为上,那么人物彼此的故事就比较被轻视。可是同时在北宋的时候是日本平安时代,这个时候这两个国家不太有交往,日本叫平安时代做Heian,他们就是在大力发展,从他们奈良时代这些高僧从长安带过去的很多因素。在那个时候贵族朝廷很喜欢讲故事,最喜欢的就是八卦,谁抢了谁的太太了,哪一棵树出产的香是最好的,他们会比,写诗这样子。花很多时间做人际关系,这个都被叙述,也就是差不多10世纪,就是北宋初五代的时候一位女士Sigibo,她在朝廷里是当官的,她就以小说方式叙述了,很多朝廷里面的风流行为。

10世纪末 燕文贵 江山楼观图

  这张图现在其实是在日本Abei,这是我们山水画卷里面最老的画卷之一,我们可以看见它是从很高的角度拍下来,有趣的是他把它画在纸上,这样的手卷我们有好几幅。我再给大家介绍再下来,接下来的图画也是很古老的,这是有颜色的山水画,这在北京,它的作者可能是赵伯驹,也可能比赵伯驹早,应该是北宋的。我给这幅图做了一个判断,目前我的想法是在那个角度这么高,假如我们坐在一个热气球里面看东西,我们可以在上面熄火让它越来越冷,我们就会越来越低,越来越低我们就看不见后面,如果我们越来越高,我们可以看到这棵树后面的景物,早期的画的角度都是特别高,在这幅画里面有很多地方都画了很多小人,有的在里面做运动,这些都代表了一个艺术家的企图,那个是应该让我们感到山水空气的清新,一个宇宙自然的存在。

传赵伯驹 江山秋色 

  在北宋末年一个年轻的孩子,跟你们一样年纪,他没考上美院,也就是皇宫里面的美院,徽宗皇帝就说朕来教他,他好像蛮有天才的,朕(皇帝)去教了他,六个月后,就出了这个作品,不错吧。皇帝亲自教的学生叫王希孟,可是画了这幅画,一年以后他就死了,太紧张了。好的不得了的,山水画也是大山水,讲的就是山的存在,大宇宙的存在,有近有远,它都是有一点形而上的这种表达,不是在讲某一个人在旅行,从这儿走到那儿,第二天他又怎么怎么不是这个样子,我在中国就是找不着这种东西,可是我不相信没有。这也是王希孟小朋友画的青绿山水,你要仔细地找,就可以找到人物,可是他们都不是重点,重点就是大自然的运转,像一种呼吸,可以很大方,浩然之气。

12世纪初 王希孟 千里江山

  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角度又下来了。这个就是南宋了。我们的角度下来了,另外一个东西就是稍微近了一点,这个距离跟我们比较近,因此这笔墨就开始稍微清楚了一点。可是大致还是在形容这座山,这些树,有不同的点法在这个里面,每一点都是来叙述一个东西,而不是去复制一个皴,这就是一种皴,那个是明朝以后的行为。

13世纪中旬 南宋佚名 潇湘臥遊图卷

  再晚一点点也就是差不多那个时代,这是很短的一个赤壁,也是山水,那么大一个赤壁的故事,可是我们画的就是一个山水。这里面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皴法,这也是完完全全在叙述、在描写这块石头的硬度,那棵树长的什么样子等等,很写实的,那个就是一直到元朝末,笔墨大概就是在做这个,虽然它越来越活泼,你看这一笔都怪怪的,他在形容这个石头的硬度,可是到了元朝这个笔墨会开始更亮。到了明朝他就不理你了,他会从树上长到草坪,就是那些点就会这么长出来,完全不守规矩。他有另外一种独立性,可是到了现在二十一世纪呢?一个大大的画家在台湾诞生又刚刚过世了,他就让这个笔墨本身传达艺术,一笔下来就是美,就是这么一句话,就是这一笔,这个行为让笔墨更加像音乐、像一个声音自我表达而不是在叙述任何故事、任何表情、任何诗意,只是这个笔墨自己的美,这个是在二十世纪末期跟二十一世纪初期出来了,那么这位艺术家叫李安诚,中国的笔墨是很了不起的,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就是没有这种笔墨。

13世纪下旬 金武元直 赤壁图短卷

  笔墨是中国艺术中一个很特别的、很独特的一个工具,因为它可以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因为这个笔是尖的,而且这个墨又可以浓又可以淡,那么这个东西从东汉就开始被中国人注意了,就是这个笔下来它有生命力的,就是这个笔跟墨本身就是很厉害的,可以有表达,可以表现,也可以表示。我们现在是一个新时代,有新的感觉,有新的活力,那么这个笔墨就不能再去做古老的东西,懂吗?笔墨本身用不着叙述一个字就写一个文字,我爱国,用不着写字,也用不着画图,他就是笔墨本身可以创出很美丽的一个印象。

13世纪上旬 传许道宁 漁夫歌晚 

  再来我们的气球又降低了一点,因此我把这张图排到元朝,其实我们一直把它当成许道宁,也就是北宋最初期。我们就会看到,我们的视觉跟着我们的气球又下降了,也就是南宋元这个所谓牧溪的《潇湘八景图》。我们可以看见还是在写实,可是这个笔墨更清楚了。你就看着笔墨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工具,它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在你们手里面您要把它释放出来。你看看这个笔墨多棒,它又可以表达,它又能给你描写这棵树跟这个石头,还有这个山,那空白就很大的亮光,从底下看上去感觉这座山很远,你看这种笔墨就像我们王季迁先生说的,这个是不能看,这个笔墨太不雅了。这种声音是来自董其昌以后的,董其昌以后的中国画家、中国文人都不大敢用侧笔或者是怎么来刷。我们这边可以看见雾,我们这儿也可以看见雾,这些笔呢,可能就是像董其昌那些人,其实夏彦远就开始说了,牧溪这种笔墨是不能看的,可是这种也就是江南当时画画所用的,他就有一点独立,你就会感觉你会看到这个笔。

13世纪下旬 传僧牧溪 潇湘八景图(部分)

13世纪下旬 传僧牧溪 潇湘八景图(部分)

  我们就可以从元朝开始向后一点看,这个是14世纪初,我们的角度更低了,我们看不见这些树的后面,你有没有感觉到,从一开始到这里我们角度越来越低,所以我就暂时设了一个假设就是这个跟时间有关,可能我们将来看到很多墓葬就会否定这个假设。

14世纪上旬 至元二年 冯 道真墓 水墨壁画山水

上传日期:2016年05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