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收藏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展览赏析 >【雅昌带你看展览】广东美术馆举办中国美术馆界首次超大规模馆藏展(一)

视频信息

名称:【雅昌带你看展览】广东美术馆举办中国美术馆界首次超大规模馆藏展(一)
 

相关链接:

【雅昌带你看展览】广东美术馆举办中国美术馆界首次超大规模馆藏展(二)

  充满节日气氛的广东美术馆正门

  2013年2月5日,广东美术馆举办“风·雅·颂——广东美术馆开馆十五周年馆藏精品展”开幕式,不少有藏品展出的艺术家也前来捧场,即将在蛇年春节期间为观众奉献一场丰盛的视觉文化大餐。

  这是一个超规模的大型藏品展,广东美术馆用全部展厅,展出从3万余件(套)馆藏品中精选的300余件艺术作品,其中既有以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为主体的架上艺术,也有以装置、影像、摄影、当代陶艺为主体的当代艺术。这种超大规模的藏品展,在中国美术馆界也是第一次。

  展品以《诗经》“风、雅、颂”分类方式把展品分为三大类,这种分类方式不仅是对作品内容的简单归类,更涵盖了关于艺术社会功能和社会身份标识(礼制)的思考与讨论,通过这种独特展示结构的分类,既向公众清晰地呈现了广东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又以一种对艺术结构的宏观把握,来探讨当代中国视觉艺术在当下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便于观众以自己的知识结构、审美取向以及价值评判,与展品产生碰撞,进而认识、了解作品,获得审美愉悦。而展品也将在此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审美价值,实现广东美术馆以优秀展品文化惠民的理念。

  “风”

  ——100余件当代艺术作品,既呈现出一种普遍的平民情怀和个人意识的表达,又以丰富的互动模式,让观众获得交叠多元趣味的体验。

  在诗经中,“国风”是周王朝各诸侯国日常生活的再现,是平民情怀和个体意识的表达。与此相应,“风”这一部分主要展现的作品,尽管创作者来自于中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然而都是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而非艺术精英——的眼光来看待并且表现当代的生活与情感。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个体在工业化社会中的机械化;可以看到大众文化中个人真实情感的缺失;可以看到都市生活中普通人的迷茫与无助,或者是荒谬和呆滞。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于当代生活状况的反思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探讨。正如所表现的题材一样,这些作品的语言同样是多元而自由的,我们很难在它们之中找到一个一致的或者统一的标准和格式,但是却和国风一样,充满了各自鲜明的特点。

  “雅”

  ——百余件花鸟画、山水画、油画、版画作品,以普遍性和共通性的审美语言,给观众一种视觉感官和精神上的享受;以如书斋般平和娴静的展厅格调,让观众进入单纯、轻松的审美环境,于喧嚣的都市中获得一刻逸静。

  诗经中的“雅”本身是一种正乐,是文人阶层审美趣味的再现。本次展览“雅”这一部分的艺术作品同样强调语言的感染力和审美元素。展品涵盖了山水画、花鸟画、油画、版画、瓷器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风花雪月般的闲情雅物和美好场景,通过真挚的情感、纯粹的语言来表达美的情感,势必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和感官的享受。观众驻足于此,近距离地观赏着黄宾虹、于非誾、林风眠等名家大师的画作,嗅闻着淡淡的纸香、墨香,感受着满屋的才气、雅气,足以涤荡现代喧嚣都市的疲惫,净化原本清净愉悦的身心。

  “颂”

  ——汇集建国六十年来广东最优秀艺术家的代表作,呈现出他们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思想解放等方面“正能量”的表达。这些作品是以广东视角和立场为主线钩沉的一部社会发展史和艺术的发展史

  诗经中的“颂”是宗庙祭祀之乐,突显了国家主体和意识形态的正统性与严肃性,具有“文以载道”的宣教功能。本次展览中“颂”的部分,选取的是最能展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汇集了建国六十年来广东最优秀艺术家的代表作。在这些作品中,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思想解放等方面进行“正能量”的表达,张扬民族正气,呈现出时代主流的文化气息。作品鲜活地呈现了一部浓墨重彩的中国发展史,这是建国六十年以来社会的发展史,也是艺术的发展史。与平常的发展史不同,这部用艺术作品勾成的社会史、艺术史,是以广东为主线来书写的,因此更加具有广东的视角和立场。

 

  国际化的视野,构建中外交流平台

  此次展览中有不少外国名家的作品。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此次展览就展出了他的系列版画《赛莱斯蒂娜》。同样,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的版画《丽达的肖像》,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版画《南瓜》《柠檬茶》等作品也将出现在本次展览当中。

  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土地》采用的是“身体与土地对话”的创作方式。用安东尼的话说:“反复地用泥丸做一个形体,手就像一个子宫一样,像一个模具一样,很多感受从里边产生出来”。展品中的一尊尊小泥人,都是广州街坊用双手捏出来的,它们虽然只有手掌大小,粗糙、简单,但形状各异,每一个个体都有独特的韵味,把他们组合起来,就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让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土地的博大、宽广和厚重的底蕴。

  当然,还有反映国外艺术家眼光中的中国,法国当红摄影师克劳迪·斯鲁本《中国》和索瓦·丰丹的《迷失在中国》摄影作品,等等。

  这些国外作品的展出不仅体现了广东美术馆的国际化视野,也让中外文化得到碰撞交融。

  本土符号,纪录岭南民众生活

  此次展览力求贴近民众心灵,有不少具有岭南特色、还原广东民众生活场景的作品展出。

  广州西关一直是广州极具代表性的地标性建筑,这一场景在杨荫芳《广州西关》(1935)一作中得到重现,画作仿佛把观众带往1935年的西关小巷,在河涌上泛着小舟寻找往事,欣赏和回味那些已经被历史淡忘的西关风情。

  《广州,上班人流》是安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拍下的广州老场景:1986年,熙熙攘攘上班人流推着单车拥挤在海珠桥上,此情此境应该会唤起了不少80后的童年记忆:遥想当年,我们就是坐在爸妈的单车后架上,晃荡着双腿,懵懂而好奇地开始观察这个世界。安哥在1999年《惠福西路谭氏健身所》一作中同样关注了广州民众的寻常生活,通过瞬间的捕捉,用镜头下记忆了青春的健美,留住了那些不舍的过往。1982年的《外地干部蹲在广州街头琢磨城市的变化》虽然只得几个安静的背影,背景是虚化的车水马龙,动静对比间将广州那种日新月异、让人措手不及的变化无声地凝固在镜头下。

  一场风雅的精神年夜饭

  为了给观众献上一场风雅的精神年夜饭,广东美术馆展览现场亦营造出欢松愉快的过年气氛,美术馆外墙以民间传统剪纸为设计元素,装点出节日的红火气氛。展厅内法国艺术家路易帝朗的装置《烈焰红唇》,似乎想要给观众带来一个火辣的热吻,愿能吻出兴旺、吻出红火、吻出幸福的新生活。而《福到广州》这幅作品无论是标题还是内容,都满足了街坊对“好意头”的追求。倘若街坊们过年想去看长城,这回也不用再到首都去,广东美术馆就有《南国长城》,让您足不出户在南国看一回长城当一回好汉,仔细端详,会发现“长城”上的陶瓷便是大家熟悉的广州骑楼。另外,还有明星林志玲“莅临”广东美术馆陪街坊过年,刘小东《美女林志玲》的布面油画像维妙维俏,笑容清新甜美,犹如其亲身在向观众表达新年祝福。

  精品藏书、各种活动增强互动性

  为配合本次展览,广东美术馆举办了一系列互动活动,于人文图书馆举办“风•雅•颂——广东美术馆丛书藏书精品展”,人文图书馆还有“临摹名画工作坊”,将为艺术爱好者提供纸笔颜料进行名画临摹。此外,广东美术馆还将举办“与策展人一起看展览”“作品天天看微博在线互动”“拼图识画”等公共教育活动,具体信息请留意广东美术馆人文图书馆、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的微博、网站。

  这场由广东美术馆于新春之际倾情为广大观众呈现的艺术饕餮盛宴,将于2013年2月5日开幕,展览将持续展至3月13日,春节期间照常开放,观众可前往免费观展。

上传日期:2013年02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