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收藏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沙龙《一个创新品牌的设计修养》
您尚未购买该课程

开通会员,享更多优惠 > >

返回课程

目录(10集)

  • 试看
    【雅昌讲堂】宋协伟:设计修养从一首歌开始
  • 试看
    【雅昌讲堂】王娜:做“年轻人喜爱的十大设计新品牌评选”的初衷
  • 【雅昌讲堂】朱简:一个科普品牌的诞生
  • 【雅昌讲堂】王宁:潮流玩具风靡背后的心理学和设计创新
  • 【雅昌讲堂】尧铭侃:感性推动创新
  • 【雅昌讲堂】杨熙黎:用创意驱动美好设计
  • 【雅昌讲堂】对话:个性化时代设计的新趋势和新变化
  • 【雅昌讲堂】对话:设计师如何去突破思维框架?
  • 【雅昌讲堂】对话:如何看待设计创作中的趋同化?
  • 【雅昌讲堂】对话:设计的风格化和多元化

讲堂介绍讲堂播放量:0

主讲人:朱简(局部气候创始人)

主题:一个科普品牌的诞生

y8dNXBwXql4wHsVH7tDvintT5CLnYnrv13C1ZfVV.jpg

大家好!我是局部气候的联合创始人朱简,很高兴今天能有这个机会来到这里,和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为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在成立局部气候这个品牌的过程当中一些经验,还有我们在做内容创意和内容传播上的一些心得和思考吧。

首先,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的团队背景,局部气候是谁呢?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专注科普的原创内容品牌。同时也是科普长图的开创者。看过我们作品的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和评价,就是这群人的脑洞真大,这是我看过的最搞笑的科普博主,或者说总会给人出乎意料的神转折之类的。

但是其实我们这个团队在2016年夏天成立之初,是想来做一个自然历史风格,或者说是一个博物风格的,一个文创品牌的,当初我们对于产品也是有非常多的热情,还有各种各样的设想。但是在具体的执行层面,还是遇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其中当时最迫切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去传播自己,我们特别需要一个平台来推广自己,或者是自己的一个产品,所以当时就在微信上注册了一个叫做“局部气候调查组”的这样的一个公众号,但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

如果说对于一个未知领域的探索叫做投石问路的话,那我们当时应该算是投了一个巨石以问路,因为真正意义上我们发布的第一篇原创作品,在我们的帐号上是一篇有30多米长的一个科普长图,它的名字叫做“一起下潜海底一万米”,讲的大概的内容是一个人,他从海南岛零米开始下降,一直下潜到海洋的最深处,11000米的马里亚纳大海沟这个过程当中,你会经历什么,以及你会看到怎样的自然现象和海洋生物,这样的一个内容的科普长图。

我们当时有这个想法的诞生,其实有很多因素来影响的,比如说我们当时比较理性地分析了一下,今后更多的内容应该是在手机端进行传播,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使用手机最最频繁的一个操作是什么呢?其实是上下滑动你的屏幕,然后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去强化或者是增强人和手机之间最最基础的这个互动的动作呢?我们就联想到了长图这种形式。

其实长图在当时也并不罕见,但是绝大多数的长图都是基于信息图标的拼贴,很少有像这样连贯的背景或者是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来串联的。现在看来,这可能是当时内容市场的某种空缺,但恰好是因为这个空缺,也让我们团队的优势可以发挥出来,因为我们最开始的初创团队是由三个设计师和一个科研工作者组成的。所以我们最擅长的就是对于信息的处理,以及对于图像的处理。这样的一个作品,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诞生的。这一篇《一起下去海底一万米》就给我们带来了首批的近一万的粉丝,在全网也引起了有超过8000万的阅读。

接下来就是因为这一篇,效果非常不错,我们就趁热打铁地去推了它的姊妹篇,一篇关于讲探索宇宙的科普长图,还有一篇是去科普消化道的一个作品。这连续三篇的作品传播效果都非常得好,也算是给我们的创始团队吃了一个定心丸吧。于是我们就想在科普长图的这个领域去做更多的探索,就是除了长图这个形式,可以很直接地去表达或者是说表现空间位移上的这样一个主题之外,那有没有可能也同样用来表现时间上的位移呢,也就是我们后来所定义的“长图叙事”这个概念。

接下来,关于我们的内容创作方面,我想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分别从体验感、叙事性、情趣合这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关于局部气候的体验感,我们现在已经发布了130多篇的原创科普长图,也在内容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优化读者的用户体验。比如我们会经常的去营造一种“越来越”的感觉,可以下潜得越来越深,你可以跑得越来越远,你可能在情绪上会越来越难过、伤心之类的。

然后在文案处理方面,我们也会选择比如说用“你”这个第二人称来作为主语,来增加观众的临场感。像右边的例子,这是一篇讲地下世界的科普,我们的主人公,因为一个机会能够从地面开始跳向地心,他到了地下40米的时候,我们给到的文案描述是这样的:从你跳下来开始数,时间其实只过了三秒钟,比樱花飘落的时间快了26.67倍。

体验感还体现在我们对于阅读丝毫感这样的一个追求上,比如说这一篇1931的这个案例,我们会在画面当中刻意地去增加一些视觉引导,像正在行进当中的队伍,这个子弹射出之后的一个弹道轨迹,或者你也可以选择用一些比如联绵不断的河流、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之类的,去增强整个画面的流畅性。

关于信息量的处理,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段突如其来的长篇文字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尤其是它还是一个科普的文字,是会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压力,或者是会带来很大的困惑的。所以我们也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处理这些很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尽可能地去把它们翻译成比较简单明了的语言,去传递给我们的观众。从而最大限度地去降低他们在阅读理解上的阻碍。

关于局部气候的叙事性,我们还有一个标签是叫“长图叙事诗”,所以局部气候是非常擅长将科普知识和整个一个完整的故事相结合的。

这个案例名字叫做《我死了》,它其实科普的是关于法医验尸一个相关的知识。但是我们给它包装成了一个有点儿凄美的故事,大概讲的就是一个人,他在一个森林里莫名其妙的死亡之后,他的身体会经过怎样的变化的一个过程。然后我们通过这样比较有诗一般的叙事,还有画面,同时也在传递了我们对于死亡这件事情的一些感慨。就像这个剧本文案里面所写的:在大地上,我们的悲欢并不相同,死状也是这样,活着的时候没能活出千姿百态,死的时候却死得千奇百怪。

这一篇的案例名字叫做《屎学研究》,其实屎学研究也就是粑粑研究的意思,这是一篇正在连载当中的一个系列,我们计划用4-5篇的篇幅来全方面地去科普这件与我们日常生活非常的相关,但是并不是那么优雅的事情。为了增加整个叙事,整个故事的戏剧冲突,我们刻意地去安排了两个审视苍蝇的角色,就像左边这样,希望由它们去讨论,有点儿一本正经地来讨论,可能人类不愿意直接说或者是在刻意回避的一个话题,其实也有一些讽刺的意味在里。

右边这张图展示的是,我们会把粑粑的这个形象进行一下拟人化的处理,然后让它们各种旋转跳跃,再全方位地去来描述一下,它们即将会经历怎样的旅程这样一件事。

接下来是关于局部气候的一个情趣方面的喜好吧,因为PPT没有更新,所以我大概介绍一下,就是看过我们的长图作品的观众,应该都知道局部气候是特别喜欢开梗,跟用各种流行语的。

关于用流行语,我们其实有一些小经验,也就是效果最好的流行语,除了当下最热门的流行语之外,还有就是你要用十年前的流行语。举个例子,最左边这个是去年我们发布的一篇关于去科普流感的这样一个长图,我们当时是把甲型流感病毒去给处理成了像这样的非主流形象,因为去年我国流行的是乙型流感,相比较乙型流感,甲型流感是不是有点儿非主流,虽然用的是十年前的流行语,但是现在看起来还是有点儿小可爱的。温馨提示一下,千万不要用几个月之前,尤其是一年前的梗的流行语,这样效果会非常得尴尬。

还有一个,大家也可以有机会去运用一下多看效应,多看效应其实解释出来也就是说,人对于越熟悉的事物他就会越喜欢。比如说你如果想去推出一个形象,或者是推出一个概念的话,就让它反复不断地出现在你的作品当中,来增加观众的好感度,或者是你还可以去用现成品的,已经比较喜闻乐见的一个形象,把它放在你的作品当中去。这个就是我们观众所给我们说的,就是局部气候非常擅长乱入,还有给到的一些彩蛋。

最后这块是讲局部气候所追求的一种意境,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概念,就比如我们会刻意地去营造一些氛围。像左边这张就是我们会把《我死了》当中的尸体,用那种雕塑感的质感的形象来表现,然后那些闪着光的粉末可能是传播的病毒,也可能是你这个尸体在消亡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间这个是在讲艾滋病病毒所造成的一种世界末日的景象。右边的那个就是会根据剧本的需要或者是知识点的需要,来营造一下人的精神世界。

最后,关于内容创作上,我还想再分享的一点叫做,它翻译过来其实也就是金句,可以这么说,因为局部气候比较欣赏的一个观点,叫做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因为我们觉得分享和转发是给你们的内容带来传播的根本,这些读者分享和转发你的动机,或者说他们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对于你作品认可的基础之上所产生的复读欲望。

然后基于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自己的内容上去提供数量足够的,便于他们去复读的一些表述呢?举个例子,左边这个是我们一篇关于台风形成原因的科普文章。就是台风在路上会被逐渐消耗,逐渐消耗能量,就像今日社会三年被打磨去棱角的青年。右边这个是讲的一篇关于精子受精过程的一个科普,我们最后安排的金句就是这里储存着传说中的另一半基因,你实现了无数个精子祖祖辈辈的梦想,但是你发现也不过如此,于是开始了一段无意义的人生。就是这样的表述,它不但是一个现成的转发,同时也能够充分地去满足那些读者他的一个复读的欲望。

然后局部气候现在除了会在线去发布一些原创作品之外,我们也将自己的长图设计理念应用到出版物上。去年我们经过两年的打磨,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套出版物,它是一套由上下两本图书组成的一套超长图科普折页绘本,连起来总共有60多米长,如图所示,可以方便效果读者们来解锁更多的阅读姿势。

局部气候之后陆续会推出各种各样的原创设计产品,虽然我们绕了一大圈,但是也算是要即将实现自己在三年前的那个产品梦想,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一些小期待的。

在最后的最后,我想介绍一下局部气候一般会在周一跟周四的中午来发布我们的更新,所以,希望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多多关注一下。谢谢大家!

主持人
  • 艺术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