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次数53617 雅昌公开课 > 傅无为《阿比•瓦尔堡的《马奈与意大利古代艺术》: 一幅心智方面的自画像》 >[第4集]傅无为:一种躁狂-抑郁的生存状态中的自我疗治
傅无为《阿比•瓦尔堡的《马奈与意...
视频信息
- 名称:傅无为《阿比•瓦尔堡的《马奈与意大利古代艺术》: 一幅心智方面的自画像》傅无为:一种躁狂-抑郁的生存状态中的自我疗治
-
主讲人介绍:
Uwe Fleckner(傅无为):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汉堡大学教授,现任德国图像学核心机构瓦尔堡档案馆(Warburg Haus)馆长。德国艺术史是世界公认的艺术史发源地和学术最高峰,傅无为教授代表着德国艺术史最活跃和具有国际眼光的中生代力量。他所领导的瓦尔堡档案馆是图像学理论的诞生地,近年再度成为全世界艺术史、图像学最关键的研究基地。
Uwe Fleckner(傅无为)
导语:
此次傅无为教授的讲座集中于瓦尔堡对马奈的研究。1928 年,瓦尔堡有机会深度了解和研究法国印象派艺术大师马奈的创作,从而激发了他贯通古代与现代艺术图像模式的研究方法,探索图像背后人性的显现与文化历史的流传。傅无为对此研究最为重要和最具颠覆性的一点是,瓦尔堡对马奈作品进行的图像学分析和研究,也是对自我精神状态、心理与智性的投射,犹如勾画一幅情性的自画像。对于这位饱受精神疾病折磨、一生都在与狂躁抑郁抗争的艺术史、文化史学家而言,历史与当代图像的研究在其身上发挥着治疗作用。因此,他也借用马奈名字(Manet)的拉丁语源构成的座右铭鼓舞着自己:“Manet,Manebit!”(坚持,坚持下去!)
主题:Manet,Manebit!(“坚持,坚持下去!”)阿比·瓦尔堡的《马奈与意大利古代艺术》:一幅心智方面的自画像
第四部分:一种躁狂-抑郁的生存状态中的自我疗治
但是,在艺术科学图书馆的日志中有一段自我反思的自传体文字,清晰地表明了瓦尔堡致力于研究马奈是出于一些私人原因。1929年2月3日,他简单提到了在组织与马奈相关的那一系列图画的过程中遇到的方法论上的难题。运用简洁的关键词,他梳理了他的图版上人物形象所反映的“表达价值的形成”这一问题。
“迈娜德”(maenad,狂热的酒神女祭司)
这些人物形象体现了一种心理状态上的二元对立——一方面是狂喜迷醉的人物形象[比如“迈娜德”(maenad,狂热的酒神女祭司),或者“宁芙”(nymph,林中仙女)],另一方面是沉思默想的人物形象(“感性的河神”,有些地方作“哀恸的河神”)。瓦尔堡运用了双相性精神障碍的术语(“躁狂-抑郁型精神障碍”manic-depressive polarity)来形容这种对立。
在这里,瓦尔堡表述了一种明晰的自我意识,使得他自己——以及他的读者都能洞彻他的内心:“有时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注重心理的历史学家,我是在试图从一种反映自身经历的角度来解读西方图像元素中精神分裂的症候:一方面是狂喜迷醉的宁芙(躁狂型),另一方面是哀恸的河神(抑郁型)。在这两极之间,一个忠于形式、对印象敏感的(impression-sensitive)人试图找到他自己一种能够发挥作用的风格。”
在此,瓦尔堡揭示了自我内省是他研究方法的一部分,而且他的表述(在德语原文中)也显示了一个有趣的语法上的跳跃——这个语法上的跳跃或许进一步凸显了瓦尔堡在一个更其广阔的文化-历史语境中植入的那种“对自我经历的反映”。这种“对自我经历的反映”再次以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得到了呈现。如果我们将“impression-sensitive”(“der [...] eindrucksempfindliche”,“对印象很敏感”)一词视作一个形容词,那么我们就必须自己决定瓦尔堡在此所指的到底是“对印象很敏感的”艺术家,还是“对印象很敏感的”艺术史学家(也即他自己)。如果它是被读作一个名词(在德语原文中,这个词的首写字母没有大写,所以这种读法是错误的——但这也可能是一个拼写上的笔误,瓦尔堡经常犯这种错误),那就意味着瓦尔堡是故意让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处于存疑状态。
Manet
除了他工作机构的日志以外,其他很多材料也充分证明了瓦尔堡是把自己与“忠实于所描绘对象的画家”马奈完全等同起来了。考虑到瓦尔堡对语言的理解具有常人无可比拟的“地震仪”(seismographic)般的敏感,我们可以推想他在语言学方面会如何进一步发挥:他几乎肯定会意识到,马奈的名字不仅包含了与拉丁箴言“Manet,Manebit”相关的双关语,而且也包含了“manic”(躁狂的)这一概念——这个语言学上的巧合会对瓦尔堡具有一种神奇的影响力。
总之,瓦尔堡在心理学上的自我诊断表明,他致力于研究马奈,极其关注马奈在世俗层面上为摆脱所有“掌控命运的魔鬼”而付出的努力——这对我们理解图画系列《马奈与意大利古代艺术》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包含了一种历史模式,体现了从古至今不断变化的、对图画的接受情况,而且,作为一幅心智方面的自画像,它也在瓦尔堡的生活中起到了一种疗治的作用——他一生中都在与自己躁狂-抑郁的生存状态作斗争。当直面马奈及其在艺术上追求解放的行动时,瓦尔堡能够向自己证实,他也会“坚持,坚持下去!”(Manet, Manebit!)
- 上传日期:2018年05月15日
推荐视频
-
大卫·霍克尼:当代绘画新语... [第1集] 大卫·霍克尼:当代绘画新语言的建...
-
大卫·霍克尼:当代绘画新语... [第2集] 大卫·霍克尼:当代绘画新语言的建...
-
大卫·霍克尼:当代绘画新语... [第3集] 大卫·霍克尼:当代绘画新语言的建...
-
大卫·霍克尼:当代绘画新语... [第4集] 大卫·霍克尼:当代绘画新语言的建...
-
大卫·霍克尼:对视觉的依赖... [第5集] 大卫·霍克尼:对视觉的依赖改变了...
-
吕佩尔茨:做一个纯粹的艺术... [第1集] 吕佩尔茨: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
吕佩尔茨:色彩与光线的游戏 [第2集] 吕佩尔茨:色彩与光线的游戏
-
吕佩尔茨:回归传统的创作思... [第3集] 吕佩尔茨:回归传统的创作思想
-
吕佩尔茨:德国艺术家社会地... [第4集] 吕佩尔茨:德国艺术家社会地位与创...
-
吕佩尔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 [第5集] 吕佩尔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
-
吕佩尔茨:变化的时代 永恒的... [第6集] 吕佩尔茨:变化的时代 永恒的绘画
-
朱青生:关于抽象艺术的三次... [第1集] 朱青生:关于抽象艺术的三次变化
-
英格宝公主:作品的构思与色... [第2集] 英格宝公主:作品的构思与色彩
-
英格宝公主:艺术作品创作来... [第3集] 英格宝公主:艺术作品创作来源
-
朱青生对话英格宝公主:偶然... [第4集] 朱青生对话英格宝公主:偶然性在抽...
-
朱青生对话英格宝公主:抽象... [第5集] 朱青生对话英格宝公主:抽象艺术中...
-
朱青生对话英格宝公主:作品... [第6集] 朱青生对话英格宝公主:作品的力量
-
现实中非遗人的生活状态 [第1集] 现实中非遗人的生活状态
-
国内外非遗传承保护现状 [第2集] 国内外非遗传承保护现状
-
山月:五个步骤实现“非遗”... [第3集] 山月:五个步骤实现“非遗”商业化
-
邬建安:关于“非遗”传统文... [第4集] 邬建安:关于“非遗”传统文化的接...
-
用当代艺术和现代设计保护“... [第5集] 用当代艺术和现代设计保护“非遗”
-
“非遗”复兴的长远构想 [第6集] “非遗”复兴的长远构想
-
徐冰:我所接受的最早的艺术... [第1集] 徐冰:我所接受的最早的艺术概念
-
徐冰:早期的艺术实验阶段—... [第2集] 徐冰:早期的艺术实验阶段——《在...
-
徐冰:有问题就有艺术——《... [第3集] 徐冰:有问题就有艺术——《何处惹...
-
徐冰:文字系统的思考(一)... [第4集] 徐冰:文字系统的思考(一)——《...
-
徐冰:文字系统的思考(二)... [第5集] 徐冰:文字系统的思考(二)——《...
-
徐冰:光的绘画——《背后的... [第6集] 徐冰:光的绘画——《背后的故事》...
-
徐冰:符号与材料的碰撞——... [第7集] 徐冰:符号与材料的碰撞——《桃花...
-
Jurgen Kocka:对未来的想... [第1集] Jurgen Kocka:对未来的想象如何...
-
对话:对未来的想象如何影响... [第2集] 对话:对未来的想象如何影响对过去...
-
Ulrich Wilmes:绘画的复兴... [第3集] Ulrich Wilmes:绘画的复兴——从...
-
对话:从德国新表现主义看绘... [第4集] 对话:从德国新表现主义看绘画的历...
-
傅无为:加入艺术家追随者的... [第1集] 傅无为:加入艺术家追随者的行列
-
傅无为:毕生研究的总结性成... [第2集] 傅无为:毕生研究的总结性成果
-
傅无为:转向自由的人性 [第3集] 傅无为:转向自由的人性
-
傅无为:一种躁狂-抑郁的生存... [第4集] 傅无为:一种躁狂-抑郁的生存状态中...
-
傅无为:起源和康复的传奇 [第1集] 傅无为:起源和康复的传奇
-
傅无为:“这些照片很少是没... [第2集] 傅无为:“这些照片很少是没有瑕疵...
-
傅无为:人体测量学和影像恐... [第3集] 傅无为:人体测量学和影像恐惧症(...
-
傅无为:失去距离感,获得距... [第4集] 傅无为:失去距离感,获得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