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次数28820 雅昌公开课 > 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像技术 >[第2集]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像技术(中)
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
视频信息
- 名称: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像技术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像技术(中)
-
主讲人介绍:
张晓:太原理工大学艺术遗传研究中心数字化研究所所长
左一
林伟正: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
左二
蒋人和: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副主任
蒋人和
巫鸿: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
巫鸿
主题: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像技术(中)
主持人:刚才那个什么,巫老师也把大概定义跟大家说明白了,这次其实我们在国内扫描的在技术方面当然就是石窟本身的话,天龙山保管所他们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给予很大的帮助,在扫描的方面,国外扫描的方面是由芝加哥大学我们自己筹措经费来,我们自己当然就是说我们也有自己的技术人员,我们自己有一个技术人员他现在不在这边,把在国内的部分其实是由我们跟理工大学美术学院他们的艺术团队对他们来帮忙扫描,这一部分是由张晓老师他来领队,所以我们现在把时间交给他,让他来跟大家说一下。
张老师: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个就是我们看一下这个项目总体的介绍;第二个是看一下项目详细的一个进展;第三个就是现阶段一个成果的一个展示。
天龙山石窟造像
我们整体的项目总体的任务主要是要完成十个石窟,天龙山石窟现在有25个石窟,我们这次是要完成10个石窟的数字复原,其中芝加哥大学负责将海外造像的一个收集以及数字模型的一个构建,而太原理工大学是完成石窟本体的10个石窟本体的数字扫描,以及模型构建,以及最后完成10个石窟的一个数字复原,囊么项目的最开始的启动时间是芝加哥大学从2013年开始收集海外造像,并且进行模型构建,太原理工大学是从2015年开始加入这个团队开始进行前期的研究,项目的全部的启动就是我们是从17年的3月份开始大面积的开始进行启动这个项目,那么我下面我先来讲一下总体的一个技术路线,我们整个项目首先是我们一个海外造像就是进行一个收集,以及模型的构建,刚才蒋老师和林老师他们已经讲过了,那么对于我们理工大主要是进行石窟本体的最后的一个模型的一个构件,就是石窟本体模型构建,那么我们首先是我们模型构建的时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要进行模型的一个构建,那么这个模型构建就是完成石窟的一个几何模型构建,那么这个构建只是有它的一个整体的一个结构,所以我们采用的是三维激光扫描仪来完成,经过数据处理以后最后就生成了一个石窟的一个模型,这个模型的进度是非常高的。但是这个模型是没有纹理的,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就是一个数模。
天龙山石窟造像
第二个我们要采集数据我们是通过拍照的方式,之后把拍上的照片纹理映射到了我们重建的数模上面就形成了石窟本体的一个模型,然后结合海外的照相我们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复原后的石窟的数字模型。复原后的模型其实我们是需要一些专用的软件来观看的,所以我们最后一步当它要进行一个展示,我们目前就是通过一些AR或者是VR的一些方式向大家进行一个展示。目前项目实施的进度是这样子,对于海外石窟目前是我们收集到查找到的资料大约有130多个,但是构建的一些模型有108个单体的造像模型,对于石窟本体来说,10个石窟本体的数据全部已经采集完,包括模型的重建也已经完成,最后一步的纹理映射了我们目前完成了5个石窟的,也就是说目前关于石窟本体的数字模型构建目前完成的有5个石窟,而对于数字复原就是结合海外的模型数字复原,我们完成了现在是用4个模型,4个石窟的一个数字的复原。
天龙山石窟造像
那么从我们看一下详细的一些项目详细的一些进展,从数据采集来看,我们现在团队大约是20多人,我们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数据的采集,主要是采用了,这是我们主要采用的一些设备,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模型,三维模型的采集,一个就是数码造像的采集。三维模型我们也是主要采用的是两大类型的采集的仪器;第一个是我们用的一个莱卡的激光扫描仪,这是一个大型的激光扫描,主要就是扫描石窟的大的结构,所以这是第一种扫描;第二个就是对于我们石窟内的造像就是精美的造像以及我们大型的扫描仪扫不到的细小的地方我们采用第二种光圈三秒,就是进行一个,也就是我们经常会用的手持扫描仪,然后进行一个详细扫描,把两种扫描的数据进行一个结合。扫描回来的数据我们主要是对模型数据首先要进行前期的处理,通常情况下面一个石窟,我们的扫描的时间一定要长,首先对于大型的扫描,我们一般情况要最少扫十站的数据,所以它的数据量是非常大,而且它扫出来的石窟是一块一块的。所以我们对数据要进行一个处理,然后再结合小扫描仪光圈扫描结合出来的数据最后就完成了我们每一个石窟一个点云的数据,这是我们处理出来的一些每个石窟的数据。
天龙山石窟造像
然后下一个就是根据我们处理的那种点云数据然后就构建了石窟的精细的模型,就是我们构建出来的部分的精细模型,在整体的重建过程里面就是有一些我们使用一些现用的软件,还有一些现用的软件不能完成,所以我们自主研发的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完成它。这是我们构建的一些模型的一些精细的一些模型。那么这个模型就是非常的精细了,如果是1毫米的,包括1毫米的划痕这个模型里边都是可以体现出来的,但是它就是没有纹理,所以我们下一步就是对它进行一个纹理的映射把这些照片全部都映射到了这个模型的上面,这是映射之后的这个模型。
然后大家看最后一个就是繁原的过程,就是结合海外的照相我们对它进行一个复原,这样就完成了这个数字的一个复原。那么展示的时候,复原完模型,我们要通过一些现在的方式来展示,目前为止我们是采用了三种展示方式,待会儿一会儿展览的时候我们主要是展示的前两种,第一种我们把复原的模型通过三维立体电影的方式来展示出来,所以我们这就是第一种3D展示方式,我们采用了一个主动立体投影的方式,并且戴上3D眼镜就可以直接看,第二种用了一个VR互动,VR互动主要是用两种形式,一种是用VR眼镜,还有是我们用VR头盔。我们这一次展的时候是用了一个VR眼镜这样是我们待会儿大家可以体验一下。
天龙山石窟造像
第三种就是AR互动,AR互动实际上是虚拟和真实的一个结合,比如说大家去了石窟了,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石窟是没有头像的,我们通过AR互动,比如说我们的手机或者是Pad都可以进行对现有的指定地方进行一个拍摄,那么这时候直接就可以在我们的手机上面就能够显示出来已经复原以后现在的一个模型的样子,所以这是我们主要的就是通过这么三种展示方式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现阶段的一些成果。我们现在主要是做了四个石窟,所以我在这儿简单地给大家把这四个石窟给介绍一下。首先看第二窟,第二窟是位于东峰,它就是东位的,面积平面面积大约就是6平米多,目前我们统计了一下有19个缺失的地方,现在重建了咱们的模型有10处模型,10个数字模型,分别在不同的博物馆。再看一下,下面我们来看复原以后的,我们看第一个是我们石窟的本体,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一个数据的模型,第二个是指复原以后的,这是第二窟的正壁,正壁就是主佛他的头像,我们第二个是把他复原了一个头像以后。下面看第二个,第二个是复原模型的左壁,在左壁我们看一下缺失的主要就是三块:一个就是主佛,一个菩萨像,还有一个是浮雕,主要是这么三项,这是右壁,右壁目前我们是没有找到造像,所以这个是没有的,然后看是前壁,前壁主要是两侧的一个浮雕,另外一个就是窟顶,窟顶里面我们是有四个飞天,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复原后的。
天龙山石窟造像
第二个我们来看就是复原后的14窟,14窟是位于西峰的,它是作于唐朝,它也是,它是面积大约就是7平米左右,现在缺失的是由16处我们现在重建就是海外照相是有7个数据模型,在7个数据模型这是下面看一下,这是下面看是复原后的,那么14窟里边的正壁,大家看在这个正壁右侧的,正壁右侧的,这是下面是左壁,左壁也是有一个立的菩萨像,头像和身体分别是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博物馆。这是右壁,右壁也是菩萨的一个身体,往下,再看一下。这是前壁,前壁和窟顶没有,它主要都是一些壁画。16窟,16窟也是位于西峰的,它是琢于北齐的,那么看一下16窟主要也是缺失了16处,我们现在也是基建了有7个数据模型,大家看16窟里面这是我们的正壁上面的。在我们这次复原的16窟里面的7个模型里边其中有5个模型都是在正壁的龛内,大家看这是龛内复原的,首先就是一个主佛的头像,两边菩萨他的头像以及外面龛上的分量。这是16窟的左壁,右壁,这个也是,就是窟顶上面复原了有两个飞天。最后一个是21窟,21窟也是位于西峰的,它这个窟也比较大,有10几米多,现在找的就是统计有10处缺失的,重建的有4个模型,这是21窟的正壁,正壁的一个主佛,然后是这儿有一个右壁,右侧有一个是右侧的佛像的头像。这是左壁,左壁是有一个立的菩萨像。这里面也有,好了,这就是前壁也没有,好了,我的介绍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天龙山石窟造像
巫鸿:是不是林伟正教授你还没有谈太多,是不是有一些对于这个想法、看法,或者从你的角度。
林教授:没有,其实这个计划我们慢慢在看的时候扫描的过程其实也是比较漫长一点点,然后扫描之后,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等于说是一个摸索,你扫描完了之后组合在一块他们发了一些邮件给我们就看,看完之后就缺失再改,改完了之后又再改,所以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当然就是我觉得我们最后看到这些能够遗失的,已经流失海外的扫描完经过这个技术像刚刚巫老师说的能够放回到这个石窟里面来,这个是当时一个很大的目的,怎么展示也是一个很大的目的,所以我们这个当中有很多讨论,当然我们可以像说我们刚开始的这些目的其实很简单,只是希望能够做我们讲说数位化的这种收集,材料的收集,能够供给以后的学生、以后的研究者来使用。但是如果说你要把它组成一个模型,再来展示的话那就有很多的环节都必须要去考量的,比如说我们在组合的过程当中,发现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所有的石窟我们扫描完之后因为它的风化的过程时间比较长一点点,所以一般来讲有时候颜色会比较淡一点点,或者有一些地方也会比较深一点点,可是国外扫描的佛头、佛的身体因为他这样子一百年、80年在博物馆里面它们相对来讲就比较干净一点点,你把它放回石窟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两个颜色不一样,一个干净的,一个是比较深一点或者是比较脏一点的,风化比较残一点点的,所以这样的状况之下我们就得想到什么程度我们需要复原,我们需要100%的复原呢?用尽我们的想象性来复原呢?或许我们就保持它的不同性,所以它有历史的层次,如果有历史的层次又相对带给我们美术史,研究美术史有什么样的想法,对这种石窟的层次感来讲。
- 上传日期:2017年11月15日
推荐视频
-
王功新:90年代的那些当代艺... [第1集] 王功新:90年代的那些当代艺术创作
-
林天苗:90年代的创作与展览... [第2集] 林天苗:90年代的创作与展览空间
-
王功新:新媒体艺术空间——... [第3集] 王功新:新媒体艺术空间——藏酷
-
王功新:藏酷空间里“匿藏”... [第4集] 王功新:藏酷空间里“匿藏”过的艺...
-
何所来,何所往?——中国艺... [第1集] 何所来,何所往?——中国艺术史的...
-
何所来,何所往?——中国艺... [第2集] 何所来,何所往?——中国艺术史的...
-
何所来,何所往?——中国艺... [第3集] 何所来,何所往?——中国艺术史的...
-
何所来,何所往?——中国艺... [第4集] 何所来,何所往?——中国艺术史的...
-
郭世锐:参与“野生案例”的... [第1集] 郭世锐:参与“野生案例”的角度和...
-
宋冬:对“野生案例”的认识... [第2集] 宋冬:对“野生案例”的认识和解读
-
对话:参与“野生”活动的工... [第3集] 对话:参与“野生”活动的工作方法...
-
对话:上海 成都 洛阳等地的... [第4集] 对话:上海 成都 洛阳等地的“野生...
-
对话:怎样看待“野生”的状... [第5集] 对话:怎样看待“野生”的状态
-
徐志君:《汉画总录》中的画... [第1集] 徐志君:《汉画总录》中的画面描述...
-
何蒨:阿拉斯——如何调和大... [第2集] 何蒨:阿拉斯——如何调和大众认知...
-
苏伟:突变、颠覆和沉沦——... [第3集] 苏伟:突变、颠覆和沉沦——个体与...
-
张坚:尼德兰绘画和北方文艺... [第1集] 张坚:尼德兰绘画和北方文艺复兴起...
-
张坚:杨•凡•艾克的“根特... [第2集] 张坚:杨•凡•艾克的“根特祭坛画...
-
张坚:现代绘画与“结构分析... [第3集] 张坚:现代绘画与“结构分析”——...
-
陈侗:“大尾象”与九十年代... [第1集] 陈侗:“大尾象”与九十年代广东的...
-
陈侗:“大尾象”与九十年代... [第2集] 陈侗:“大尾象”与九十年代广东的...
-
陈侗:“大尾象”与九十年代... [第3集] 陈侗:“大尾象”与九十年代广东的...
-
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 [第1集] 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
-
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 [第2集] 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
-
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 [第3集] 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
-
庄辉:经验与田野——祁连山... [第1集] 庄辉:经验与田野——祁连山系
-
程新皓:陌生地形——边境穿... [第2集] 程新皓:陌生地形——边境穿越
-
宋冬:砸碎镜子的界限 [第3集] 宋冬:砸碎镜子的界限
-
常宇晗:关于地缘的想象 [第4集] 常宇晗:关于地缘的想象
-
包慧怡:彩绘动物寓言 [第1集] 包慧怡:彩绘动物寓言
-
包慧怡:上帝之猿——抄本74... [第2集] 包慧怡:上帝之猿——抄本746中的猴...
-
包慧怡:三重美德——抄本74... [第3集] 包慧怡:三重美德——抄本746中的狗
-
包慧怡:双重罪——抄本764中... [第4集] 包慧怡:双重罪——抄本764中的猪
-
陈研:以《西厢记》为例阐释... [第1集] 陈研:以《西厢记》为例阐释图像
-
陈研:以《西厢记》为例来看... [第2集] 陈研:以《西厢记》为例来看题款时...
-
高明:关于Roberto Longhi... [第1集] 高明:关于Roberto Longhi的Pie...
-
高明:Roberto Longhi的学... [第2集] 高明:Roberto Longhi的学术史
-
高明:Roberto Longhi的术... [第3集] 高明:Roberto Longhi的术语研究...
-
诸葛沂:从米切尔到朗西埃——... [第1集] 诸葛沂:从米切尔到朗西埃——当代语...
-
诸葛沂:从米切尔到朗西埃——... [第2集] 诸葛沂:从米切尔到朗西埃——当代语...
-
对话:语词与图像 [第1集] 对话:语词与图像
-
张晓剑:弗雷德的极简主义批... [第1集] 张晓剑:弗雷德的极简主义批判
-
张晓剑: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 [第2集] 张晓剑: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
-
张晓剑:现代艺术与媒介特殊... [第3集] 张晓剑:现代艺术与媒介特殊性
-
张晓剑:弗雷德的理想主义 [第4集] 张晓剑:弗雷德的理想主义
-
周诗岩:批判的图像学——瓦... [第2集] 周诗岩:批判的图像学——瓦尔特·...
-
周诗岩:批判的图像学——阿... [第3集] 周诗岩:批判的图像学——阿比·瓦...
-
周诗岩:批判的图像学——马... [第1集] 周诗岩:批判的图像学——马歇尔·...
-
唐宏峰:以康有为的观点为例... [第1集] 唐宏峰:以康有为的观点为例分析物...
-
唐宏峰:以谭嗣同等其他人的... [第2集] 唐宏峰:以谭嗣同等其他人的观点为...
-
唐宏峰:以影像 图片实例分析... [第3集] 唐宏峰:以影像 图片实例分析物 影...
-
孙松荣:通过《卡铎岩石的秘... [第1集] 孙松荣:通过《卡铎岩石的秘密》试...
-
孙松荣:以《恋恋风尘》为例... [第2集] 孙松荣:以《恋恋风尘》为例阐释影...
-
孙松荣:以《能召回前世的布... [第3集] 孙松荣:以《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
孙松荣:以《延迟的刺点:堤... [第4集] 孙松荣:以《延迟的刺点:堤2》为例...
-
冯原:简述文化漂变与视觉再... [第1集] 冯原:简述文化漂变与视觉再造
-
冯原:什么是文化漂变 [第2集] 冯原:什么是文化漂变
-
冯原:异时的现代性文化自觉... [第3集] 冯原:异时的现代性文化自觉和文化...
-
冯原:如何构建民族——新古... [第4集] 冯原:如何构建民族——新古典建筑
-
冯原:如何构建民族的声音 [第5集] 冯原:如何构建民族的声音
-
W.J.T米切尔:“元图像”... [第1集] W.J.T米切尔:“元图像”展览综...
-
W.J.T米切尔:图像学3.0—... [第2集] W.J.T米切尔:图像学3.0——当下...
-
W.J.T米切尔:图像学3.0—... [第3集] W.J.T米切尔:图像学3.0——当下...
-
W.J.T米切尔:图像学3.0—... [第4集] W.J.T米切尔:图像学3.0——当下...
-
W.J.T米切尔:关于面孔(... [第1集] W.J.T米切尔:关于面孔(上)
-
W.J.T米切尔:关于面孔(... [第2集] W.J.T米切尔:关于面孔(中)
-
W.J.T米切尔:关于面孔(... [第3集] W.J.T米切尔:关于面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