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次数46248 雅昌公开课 > 艺术引领城市创新:第一届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 >[第10集]柏志高:西九龙文化区——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
艺术引领城市创新:第一届公共艺术...
视频信息
- 名称:艺术引领城市创新:第一届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柏志高:西九龙文化区——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
-
主讲人介绍:
柏志高: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负责监督基础设施的建设、商务及营运策划事宜。
柏志高
导语:
“城市创新”正日益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所呼唤的普遍主题。城市发展迫切需要找到其自身超越既往因袭性城市化范式的思想蓝图、价值准则与操作工具。在这片想象力的处女地上,广义公共艺术的介入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城市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规划及引领作用。公共艺术不仅可以标示城市的精神高地、浇铸城市的文化魂魄,更能够以其超越狭隘功利主义的充沛创造力与浩瀚视野,为中国的“城市创新”提供内部驱动力和外部引导力。第一届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以“艺术引领城市创新”为主题,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对艺术如何介入和引领“城市创新”展开研讨。
主题:艺术引领城市创新——第一届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
第十部分:西九龙文化区——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刚才已经介绍过了我不是艺术家,我也不是建筑师,应该说我是一个政治人员。所以我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香港的西九龙文化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区之一,当然了如果我们用中国大陆的标准来讲的话是非常小的,但是从香港本土的土地来比较的话,这是非常大的文化区。
西九文化区 面对维多利亚港
事实上它是我们城市里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街区,应该说它比城市本身更重要,它更多的是关于本地的全球的一个平台,我们在这里收集了一系列的场所,当然了我们更重要的不仅仅是建立一些场所,事实上我们在这里组织了很多活动,比方说这里有酒吧、餐厅,还有很多的文艺活动,所有当地社区需要的东西我们都有相应的功能匹配。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核心的一点,就是在这里有大片的开放的空间,室外的空间,应该说这里边一半以上的空间都是开放的,户外的广场、公园,是人们可以参与活动的地方,所以这里的想法就是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的属于人的空间,而不是说一个大师的设计。
如果你了解香港的话,应该说这是在整个城市的核心地区,这是商业的目的地,但是我们要关注的就是商业世界以外的一些内容,因为香港本身在珠三角的中心,使得我们有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联系起来的不仅仅是香港的700万,而是说整个珠三角地区的所有的人口,他们也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主人,当然我们也有一个职责就是一带一路,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个一带一路,香港在这里面也有一些机会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
所以坦白地跟大家讲,我们认为我们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在香港周边所有的人还有这些国家他们最后都会陆陆续续地进入到香港。
比例图
我们来看一下正常的比例图,我想更关键的一点是连接、互通,所以如果我把这些设施建立好的话,我们也要考虑到人们是怎么样到达这个地方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人们通过什么样的交通方式来进入到这个地方,所以说在这里我们有一系列的高密度的公共的设施。比方说高铁,从广州开过来的高铁直接进入到园区内部,所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我想把他们抓住跟他们说停在这儿不要走了,这就是你们的地方,但是我们也有很多本地的地下铁的站,可以从香港九龙、新界以及中国内地来到园区。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有一条主路,一些主要的高速公路,也把九龙和香港联系起来。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要用港口,也就是说我们不要忽略水,事实上水是我们周围这个地区非常重要的一点。
除了港口之外,我们还有机场,所以大家从高铁站到机场非常的快,15分钟就到了,这里面最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我们怎么样把临近的社区联系起来,我们在这里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凡是想要去这个地方的人都会觉得非常的容易,他们可以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比方说展览馆、博物馆、酒吧、餐厅,他们需要什么在这里都能够找得到,也就是说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这个园区参观、游乐。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创意的地方营造一种文化,或者是通过文化来更好地创造一个地方,一个活动的空间,将艺术文化和创造力融入至文化区的各个方面,这里面关键的点不仅仅是艺术,还有我们这里面所讲的你的理念、你的观念。
西九文化区
在香港你在草地上做什么都可以,只是不能抽烟,所以我们讲的这个地方营地是什么意思?在我的概念当中地方营地是一种针对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多个方面的方案,以及丰富和提升城市的生活的素质。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大家可以从中获利。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塑造一些社区,这些设计是非常漂亮的,所有的设计师都喜欢这些设计,但是我们要考虑到的是大家要从设计里面走出来,从建筑物里边走出来,另外我们也必须要支持本土的经济,我们怎么样来激发文化艺术的价值呢?在今天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怎么样激发这些价值呢?我们必须要承认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比方说我们对一个博物馆花了50亿港币,这是很大的一笔钱。再比方说我们再花10亿再做另外的一个设计,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些东西可以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益处呢?我们要把钱花在教育、卫生方方面面,我们也要把钱花在文化和艺术上面,但是文化艺术上面的投资必须要给我们带来一些益处,另外我们要吸引新的商机,比方要吸引一些新的银行,但是他的目标不是吸引银行,不过有了这样一个地区之后银行一定会来,所以在这里会有一些新的创意、新的商机,比方说伦敦在过去的这几年里边做的工作非常的好,我们听到了怎么样建造价值,怎么样在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的价值的增长。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西九文化区
作为我来说更重要的一点或者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促进大众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说朝九晚五,让大家只是简单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他们还是有一些压力需要释放的,比如说小朋友也有考试的压力,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就是大众健康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一些压力要释放。
除了这个之外,也要让年轻人还有未来的人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我们的活动当中,今天的这些年轻人以后会是我们社会的栋梁,所以我们建造这些建筑物不是为我,而是为我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如果说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对我们的年轻人没有益处的话,我们的未来肯定也是失败的。
但是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要改善生活环境,环境越好,我们的生活就会越好,我这里讲的不仅仅是空气、水源,我这里讲的环境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有机的整体的环境,我们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们怎么样让我们周围的环境更加有吸引力,所以我们要的不是非常硬的一些表面,我们要的是绿色的植物,一些柔软的地方,我们怎么样把它和我们的生活能够结合在一起。
效果图 局部
所以说这个地方营造的四大成功关键是什么?我这里并不是说我知道这四个关键点,我只是说我有一些观点可以分享给大家,当然我相信大家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观点。
第一个,如果说你建造的东西并没有成功那也是不可能的,你必须要实现你的梦想,当你在建造的时候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而且让人们可以无障碍的获取这样一个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还包括我们,关于人,以人为中心,我们现在要让公众能够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是很重要的。
那么据我所知,我们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人,为了让人们能够参与进去的一些社会活动,艺术必须是能够让每个人创造的,为每个人存在的,我并不是艺术家,但是我希望能够看到这些人们能够享受到艺术的益处,我也会拍一些照片,当然可能不是很好,但是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参与的过程,参与其中的享受。
第三点就是环境舒适,人们必须觉得舒适才行,比如说你到了这个空间,你觉得你不是受欢迎的,对你来说不适合,你肯定就不会放松也不会享受其中。
最后一个就是可以社交的底单,让人们去休闲和聚会的地方,请大家不要忘记我们人类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动物,如果说我们给大家一个聚会的地方,他们才能够去享受,比如说给他们一些公园,给他们一些座位,这些地点是非常重要的,让人们去社交,让他们去谈论,让他们去玩耍,让他们去共同的创作和娱乐,当然我们并不是在建一个所谓的基础设施的项目,这是不够的,我们认为那是浪费时间的,因为对于香港来说我们有足够多的混凝土建筑,现在除了建筑本身我们还要建筑公共空间,我们看到很多的观众和社区都要参与其中,在今后这是我们的目标。
西九文化区展馆
有一些艺术的表演他们还在挣扎没有观众,还有很多的表演不是我们需要的,但是我们对其进行投资,通过我们的建筑给予他们未来和空间发展,我们也谈论到团队人才技能和支持,人们必须要有这样的知识和享受和评价的基础,比如说你到了博物馆,你看到了墙上的绘画或者是作品,你会说这个很有意思,它意味着什么呢?它描述的是什么呢?在这方面不仅是所谓的美感,它可以是很美的,但是如果对你没有意义又有什么用呢?有时候你必须要学习,接受教育,有时候你还可以获得它的洞察或者是他想传递的观点和知识,这样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我们现在花了公众的资金,我们也必须要建立公众的信任,我们需要有人走进来,因为他们才知道他们在这里是安全的,而且获得乐趣,享受的一个环境。他们来到这里如果没有享受觉得不好玩那就没有办法了。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我所言我希望所有人能够有新的思维方式,艺术是一种挑战,他必须要挑战我们现有的规范,他必须要挑战现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他会让你有一种自己的探险感,那就是让你真正采取行动,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你就只会限于现有的固有的思维方式,所以在这里向大家解释一下我们怎么去做。
融入到城市肌理中的文化设施
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概念,我们现在有一个执行计划,要把所有的这些想法融合在一起,把所有的东西都整合融合在一起,放到我们的城市肌理当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餐馆、可以看到办公室,可以有艺术大街,楼下可能就是一个博物馆,可能还有一些文化设施,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想要让人文的特色放入和注入到所有的肌理当中,所有的服务都可以在地面上提供,我们可以是一个工作的空间,可能有一些电动汽车,还可以有一些低能耗的自行车等等,我们可以把人们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以人为中心,不仅是关注这样一个建筑,而是关于人的。
就像刚才我们说到的交通,很多都是在地下完成,这个概念就是说我们可以回到18世纪中叶那个时候,人们都是习惯走路,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快,但是他们很健康,他们一直都是在活动的,我们希望回到那个时代。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所有这些空间其实都是可以激活的,我们可以展开一些活动,我们可以进行街道艺术,在街道上不用担心有车开来开去来阻碍我们的展示,所以我们不仅是关于建筑物,而是关于一种展示的空间,也就是围绕着这个建筑物的各种各样的展示空间。
非常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就是我们PR的一个建筑,可以看到西九文化区,这里有医院、有博物馆、有大的公园,还有音乐剧院,我们还有戏剧中心,这些都是展开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的活动,当然我们还有酒店,有服务部门,有艺术空间,还包括艺术走廊,居民住宅等等,当然我们还包括各种各样的社区的设备,把人们与内地区域连接起来,我们满足高端人口、中产阶级各个阶层的人们的需求,我们希望能够给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让我们的居民能够有额外的机会享受文化。
西九文化区 规划图
在这样的街区如果我们没有这样一个大的环境的话,我们就不可能给居民提供这样的设备,这样的享受文化的空间,年轻人都可以到这里来,我觉得这是一个综合的开发项目。
最后几分钟,我想谈起一下我们建设的一个建筑,这是其中的一个,我相信能够直接地跟大家谈论一下戏曲中心,这个戏曲中心是由一个加拿大的建筑师建筑的,他最近去世了,但是我觉得他这个设计是非常绝妙的,这个中心看上去非常得棒,而且在地下,我们有铁路和地铁的连接,在这个设计当中,这个戏剧中心在地面上是25米高-30米高,我们还可以把它与地下的空间联系在一起,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激活这样一个空间的结合。
西九文化区 戏曲中心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广场,这个广场是可以进行免费的展示,你不需要去付费就可以在这里进行表演,当然如果你想要付费的话你也可以通过售票的方式获得回报,很多人都会进来买票去欣赏你们的表演。
我们还有博物馆,这是视觉文化博物馆,它的设计是非常棒的,是一个瑞士的设计事务所设计的,这是它的顶部,这是公共交通地铁的大厅,我们可以省这个空间,我觉得是非常棒的解决方案,在这个空间里进行表演和展示。
这是另外一个演艺综合剧场,不像上海、北京或者是中国其他的地方,在香港我们的空间非常有限,所以我们会把所有结合在一起,在这个例子当中你可以看到三个剧场结合,我们有1050多个座椅的空间,我们可以把它分到一些小型的地下的一些演出大厅,这可以让基础设施与它进行连接,能够让公众非常容易地进入到展厅和剧场。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自由的空间,我们在草地上面坐下来,有一万人享受了一个自由空间进行一些表演,在这个公园我们可以看到也被激活了,我们可以让公众参与的一些建筑在这里雕塑,就像今天早上所说的一样,其实人们能够拥有这些雕塑,而不是放在那里去看,而是说他们也能够用它产生互动,参与其中。
西九文化区 自由空间
在这里我们几个月之前开放了一个展示厅,在这个月底我们会有一个表演在这个地方,因为我们这个博物馆已经被激活了,是可以用的了。
即使我们现在没有一些建筑,但是我们也有一些空间让人们去展示和玩耍,那么现在我们已经布置了一系列的表演,很多人都会来到这里,是一个自由约。当然我们还有街道的表演,在街边的表演,我们也欢迎这些街边的艺术家参与进来,还有各种各样的设备,比如说我们也利用竹子进行展示,比如说这是西九大戏棚,也是让人们在这里进行表演。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感叹号的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参与其中,能够自己创造艺术,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去学习他们,然后可以在一个友好型以人为中心的环境去进行表演,这是我们的公众艺术。
我们有我们的公共艺术,当然我不知道今后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在这里的观点就是不管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必须是可以接触的,可以完成的,是让人们能够参与其中并且享受其中的。不是说我们想要什么,而是我们的公众告诉我们他们想要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想要满足,就像在曼哈顿的情况一样,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你要聆听公众的需求。
西九文化区 公共艺术
对我们来说我们可以去主导这很容易,但是我们必须很诚实,但是不能是非常官僚的方式,我们如果是很官僚的话,我们就听不到公众的声音,不知道他们的问题是什么,所以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要聆听,聆听我们的公众、不同人群的声音,了解当地社区、当地人们包括表演者、博物馆,工作人员、艺术家这些不同群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看看如何去设计。好,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也希望给大家了解到了我们的工作。
- 上传日期:2017年04月11日
推荐视频
-
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八九十... [第1集] 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八九十年代以...
-
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八九十... [第2集] 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八九十年代以...
-
朗西埃对话中国当代艺术界--... [第1集] 朗西埃对话中国当代艺术界--当代艺...
-
朗西埃对话中国当代艺术界--... [第2集] 朗西埃对话中国当代艺术界--当代艺...
-
朗西埃对话中国当代艺术界--... [第3集] 朗西埃对话中国当代艺术界--当代艺...
-
被图画书改变的人生 [第4集] 被图画书改变的人生
-
【出击】和【给我一只毛笔】... [第5集] 【出击】和【给我一只毛笔】(上)
-
【出击】和【给我一只毛笔】... [第6集] 【出击】和【给我一只毛笔】(下)
-
韩家英设计展研讨会(上) [第1集] 韩家英设计展研讨会(上)
-
韩家英设计展研讨会(中) [第2集] 韩家英设计展研讨会(中)
-
韩家英设计展研讨会(下) [第3集] 韩家英设计展研讨会(下)
-
关于写生的色彩问题(上) [第3集] 关于写生的色彩问题(上)
-
关于写生的色彩问题(下) [第4集] 关于写生的色彩问题(下)
-
吉布森——摄影与绘画的关系... [第7集] 吉布森——摄影与绘画的关系(上)
-
吉布森——摄影与绘画的关系... [第8集] 吉布森——摄影与绘画的关系(下)
-
卡洛斯·克鲁兹·迭斯-色彩的... [第9集] 卡洛斯·克鲁兹·迭斯-色彩的思考(...
-
卡洛斯·克鲁兹·迭斯-色彩的... [第10集] 卡洛斯·克鲁兹·迭斯-色彩的思考(...
-
卡洛斯·克鲁兹·迭斯-色彩的... [第11集] 卡洛斯·克鲁兹·迭斯-色彩的思考(...
-
宋冬:新媒体艺术的扩展(上... [第12集] 宋冬:新媒体艺术的扩展(上)
-
宋冬:新媒体艺术的扩展(下... [第13集] 宋冬:新媒体艺术的扩展(下)
-
靳埭强《对话》讲座(上) [第5集] 靳埭强《对话》讲座(上)
-
靳埭强《对话》讲座(下) [第6集] 靳埭强《对话》讲座(下)
-
V-talk 国际建筑学讲座(上... [第14集] V-talk 国际建筑学讲座(上)
-
V-talk 国际建筑学讲座(下... [第15集] V-talk 国际建筑学讲座(下)
-
王水泊:我的电影历程(一) [第16集] 王水泊:我的电影历程(一)
-
王水泊:我的电影历程(二) [第17集] 王水泊:我的电影历程(二)
-
无理念策展——回顾第十三届... [第18集] 无理念策展——回顾第十三届卡塞尔...
-
无理念策展——回顾第十三届... [第19集] 无理念策展——回顾第十三届卡塞尔...
-
无理念策展——回顾第十三届... [第20集] 无理念策展——回顾第十三届卡塞尔...
-
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讲座 [第21集] 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讲座
-
【视频】杰夫-昆斯首次来华艺... [第22集] 【视频】杰夫-昆斯首次来华艺术创作...
-
【视频】杰夫-昆斯首次来华艺... [第23集] 【视频】杰夫-昆斯首次来华艺术创作...
-
【视频】杰夫-昆斯首次来华艺... [第24集] 【视频】杰夫-昆斯首次来华艺术创作...
-
【视频】杰夫-昆斯首次来华艺... [第25集] 【视频】杰夫-昆斯首次来华艺术创作...
-
【视频】杰夫-昆斯首次来华艺... [第26集] 【视频】杰夫-昆斯首次来华艺术创作...
-
镜像连接 - 格里马尼萨.阿莫... [第27集] 镜像连接 - 格里马尼萨.阿莫罗斯巡...
-
镜像连接 - 格里马尼萨.阿莫... [第28集] 镜像连接 - 格里马尼萨.阿莫罗斯巡...
-
宋晓霞:朽者不朽——陈师曾... [第4集] 宋晓霞:朽者不朽——陈师曾的人文...
-
宋晓霞:朽者不朽——陈师曾... [第5集] 宋晓霞:朽者不朽——陈师曾的人文...
-
郎绍君:林风眠的艺术与人生... [第6集] 郎绍君:林风眠的艺术与人生 (上)
-
郎绍君:林风眠的艺术与人生... [第7集] 郎绍君:林风眠的艺术与人生 (中)
-
郎绍君:林风眠的艺术与人生... [第8集] 郎绍君:林风眠的艺术与人生 (下)
-
郎绍君:艺专的先生们——对... [第9集] 郎绍君:艺专的先生们——对齐白石...
-
约瑟夫·博伊斯与乌托邦——... [第29集] 约瑟夫·博伊斯与乌托邦——欧亚大...
-
杭春晓:松窗叠影——溥心畬... [第10集] 杭春晓:松窗叠影——溥心畬的“传...
-
王鲁湘:黄宾虹的画学思想(... [第12集] 王鲁湘:黄宾虹的画学思想(上)
-
华天雪:徐悲鸿的一九四九 [第14集] 华天雪:徐悲鸿的一九四九
-
刘曦林:蒋兆和与《流民图》... [第15集] 刘曦林:蒋兆和与《流民图》(上)
-
朱青生:吴作人档案和全集编... [第17集] 朱青生:吴作人档案和全集编撰
-
潘公凯:传统派与传统意义—... [第18集] 潘公凯:传统派与传统意义——以潘...
-
一叶知秋 ——北京画院美术馆... [第30集] 一叶知秋 ——北京画院美术馆关于2...
-
直面名师——中央美术学院设... [第7集] 直面名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
曹庆晖:丹青碎影——艺专的... [第1集] 曹庆晖:丹青碎影——艺专的先生们...
-
王鲁湘:黄宾虹的画学思想(... [第13集] 王鲁湘:黄宾虹的画学思想(下)
-
对话:在西方书写中国历史(上... [第1集] 对话:在西方书写中国历史(上)
-
对话:在西方书写中国历史(下... [第2集] 对话:在西方书写中国历史(下)
-
今天为什么依然需要策展人 [第1集] 今天为什么依然需要策展人
-
张鸣:自由在中国的命运——... [第3集] 张鸣:自由在中国的命运——以五四...
-
何怀宏:我们擅长什么 ——民... [第4集] 何怀宏:我们擅长什么 ——民族学术...
-
何怀宏:我们擅长什么 ——民... [第5集] 何怀宏:我们擅长什么 ——民族学术...
-
博物馆的艺术管理 [第31集] 博物馆的艺术管理
-
不可能性的力量:当代激进哲... [第2集] 不可能性的力量:当代激进哲学的立...
-
不可能性的力量:当代激进哲... [第3集] 不可能性的力量:当代激进哲学的立...
-
福柯的“政治生命”及其效应... [第4集] 福柯的“政治生命”及其效应(上)
-
福柯的“政治生命”及其效应... [第5集] 福柯的“政治生命”及其效应(下)
-
杨念群:寻找历史观察的“中... [第6集] 杨念群:寻找历史观察的“中间状态...
-
杨念群:寻找历史观察的“中... [第7集] 杨念群:寻找历史观察的“中间状态...
-
走向巴洛克及其表现形式(上) [第32集] 走向巴洛克及其表现形式(上)
-
走向巴洛克及其表现形式(下) [第33集] 走向巴洛克及其表现形式(下)
-
高雅与通俗或崇高与平凡 [第34集] 高雅与通俗或崇高与平凡
-
走向巴洛克及其表现形式(上) [第35集] 走向巴洛克及其表现形式(上)
-
严培明历程 [第36集] 严培明历程
-
李零:说贵族文化 [第8集] 李零:说贵族文化
-
徐冰 王音 王民安共同探讨艺... [第4集] 徐冰 王音 王民安共同探讨艺术家与...
-
出版 艺术媒体与行业发展的关... [第5集] 出版 艺术媒体与行业发展的关系
-
靳之林:董希文的生活背景 [第37集] 靳之林:董希文的生活背景
-
靳之林:董希文的艺术历程 [第38集] 靳之林:董希文的艺术历程
-
靳之林:解读董希文艺术作品... [第39集] 靳之林:解读董希文艺术作品之《开...
-
靳之林:解读董希文艺术作品... [第40集] 靳之林:解读董希文艺术作品之《红...
-
靳之林:靳之林详解董希文三... [第41集] 靳之林:靳之林详解董希文三次进藏
-
靳之林:解读董希文艺术教育... [第42集] 靳之林:解读董希文艺术教育思想体...
-
范迪安:现代大学与博物馆美... [第6集] 范迪安:现代大学与博物馆美术馆
-
杨劲松:博物馆美术馆在当今... [第7集] 杨劲松:博物馆美术馆在当今起的作...
-
潘力:未来大学精神——开放... [第8集] 潘力:未来大学精神——开放和包容
-
蔡劲松:大学博物馆美术馆的... [第9集] 蔡劲松:大学博物馆美术馆的特殊性
-
李小山:美术馆与公众关系的... [第10集] 李小山:美术馆与公众关系的现状
-
张子康:美术馆价值体系建设 [第11集] 张子康:美术馆价值体系建设
-
张子康:美术馆思维模式建立 [第12集] 张子康:美术馆思维模式建立
-
曲德益:关渡美术馆实践经验 [第13集] 曲德益:关渡美术馆实践经验
-
曲德益:关渡美术馆研究计划 [第14集] 曲德益:关渡美术馆研究计划
-
王易罡:如何转变美术馆的职... [第15集] 王易罡:如何转变美术馆的职能
-
王春辰:美术馆重构青年文化 [第16集] 王春辰:美术馆重构青年文化
-
盛葳:美术馆的视觉秩序——... [第17集] 盛葳:美术馆的视觉秩序——改造
-
盛葳:美术馆与青年艺术的合... [第18集] 盛葳:美术馆与青年艺术的合作与博...
-
王见:美术馆要彰显年轻状态 [第19集] 王见:美术馆要彰显年轻状态
-
大卫·霍克尼:我的观看——... [第43集] 大卫·霍克尼:我的观看——印象中...
-
大卫·霍克尼:我的观看——... [第44集] 大卫·霍克尼:我的观看——现场问...
-
吕佩尔茨:如何看待“天才” [第45集] 吕佩尔茨:如何看待“天才”
-
吕佩尔茨:如何看待绘画的命... [第46集] 吕佩尔茨:如何看待绘画的命运
-
易英:德国新表现主义在中国... [第47集] 易英:德国新表现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
易英 马路:吕佩尔茨的作品风... [第48集] 易英 马路:吕佩尔茨的作品风格及解...
-
吕佩尔茨:绘画中的“残缺”... [第49集] 吕佩尔茨:绘画中的“残缺”与“完...
-
吕佩尔茨:对于艺术的立场 [第50集] 吕佩尔茨:对于艺术的立场
-
易英:西方美术史的叙事模式... [第9集] 易英:西方美术史的叙事模式——瓦...
-
易英:西方美术史的叙事模式... [第10集] 易英:西方美术史的叙事模式——格...
-
易英:抽象艺术的出现和抽象... [第11集] 易英:抽象艺术的出现和抽象表现主...
-
易英:极少主义和“格林伯格... [第12集] 易英:极少主义和“格林伯格叙事”...
-
易英:肖恩·斯库利的抽象艺... [第13集] 易英:肖恩·斯库利的抽象艺术
-
易英:后抽象的特点和当代抽... [第14集] 易英:后抽象的特点和当代抽象的三...
-
易英:西方具有“后抽象”特... [第15集] 易英:西方具有“后抽象”特性的艺...
-
易英:中国具有“后抽象”特... [第16集] 易英:中国具有“后抽象”特性的艺...
-
Maria Balshaw:惠特沃斯美... [第6集] Maria Balshaw:惠特沃斯美术馆的...
-
王璜生:大学美术馆的特殊角... [第7集] 王璜生:大学美术馆的特殊角色和努...
-
Andrea Nixon:泰特利物浦... [第8集] Andrea Nixon:泰特利物浦美术馆...
-
Victoria Pomery:透纳当代... [第9集] Victoria Pomery:透纳当代美术馆...
-
王春辰 :美术馆的公共性价值 [第10集] 王春辰 :美术馆的公共性价值
-
对话:当代美术馆在社会中的... [第11集] 对话:当代美术馆在社会中的角色
-
Larys Frogier:上海外滩美... [第12集] Larys Frogier:上海外滩美术馆的...
-
皮力:香港M+美术馆项目和收... [第13集] 皮力:香港M+美术馆项目和收藏间的...
-
Frances Morris:英国泰特... [第14集] Frances Morris:英国泰特美术馆...
-
Sook-kyung Lee:帮助塑造... [第15集] Sook-kyung Lee:帮助塑造博物馆...
-
对话:研究在藏品建设和项目... [第16集] 对话:研究在藏品建设和项目拓展中...
-
对话:研究在藏品建设和项目... [第17集] 对话:研究在藏品建设和项目拓展中...
-
长谷川佑子:渐渐打开的文化... [第51集] 长谷川佑子:渐渐打开的文化编织物...
-
长谷川佑子:渐渐打开的文化... [第52集] 长谷川佑子:渐渐打开的文化编织物...
-
对话:安迪·沃霍尔 不是波... [第53集] 对话:安迪·沃霍尔 不是波普艺术...
-
对话:安迪·沃霍尔 不是波... [第54集] 对话:安迪·沃霍尔 不是波普艺术...
-
郑岩:关于青州龙兴寺古代佛... [第1集] 郑岩:关于青州龙兴寺古代佛教造像...
-
郑岩:什么是一尊佛像及佛像... [第2集] 郑岩:什么是一尊佛像及佛像在具体...
-
郑岩:佛像的自身力量和它的... [第3集] 郑岩:佛像的自身力量和它的传奇故...
-
郑岩:世界艺术史大会--从新... [第4集] 郑岩:世界艺术史大会--从新角度看...
-
美术馆如何挑选艺术家(上) [第1集] 美术馆如何挑选艺术家(上)
-
美术馆如何挑选艺术家(中) [第2集] 美术馆如何挑选艺术家(中)
-
美术馆如何挑选艺术家(下) [第3集] 美术馆如何挑选艺术家(下)
-
安东尼•葛姆雷:我的雕塑艺... [第1集] 安东尼•葛姆雷:我的雕塑艺术(上...
-
安东尼•葛姆雷:我的雕塑艺... [第2集] 安东尼•葛姆雷:我的雕塑艺术(中...
-
安东尼•葛姆雷:我的雕塑艺... [第3集] 安东尼•葛姆雷:我的雕塑艺术(下...
-
商伟:从视觉艺术角度解读《... [第1集] 商伟:从视觉艺术角度解读《红楼梦...
-
商伟:透视灭点法图解《红楼... [第2集] 商伟:透视灭点法图解《红楼梦》
-
商伟:“走进”时间维度里的... [第3集] 商伟:“走进”时间维度里的大观园
-
约翰·杰勒德:3D扫描和模拟... [第1集] 约翰·杰勒德:3D扫描和模拟
-
约翰·杰勒德:太阳能储备 [第2集] 约翰·杰勒德:太阳能储备
-
约翰·杰勒德:图像.实体(上... [第3集] 约翰·杰勒德:图像.实体(上)
-
约翰·杰勒德:图像.实体(下... [第4集] 约翰·杰勒德:图像.实体(下)
-
前言(徐冰+陈小文):用感知... [第1集] 前言(徐冰+陈小文):用感知了解艺...
-
安•汉密尔顿:感官和语言对... [第2集] 安•汉密尔顿:感官和语言对创作材...
-
安•汉密尔顿:触向不可知的... [第3集] 安•汉密尔顿:触向不可知的手
-
安•汉密尔顿:流动的“静止... [第4集] 安•汉密尔顿:流动的“静止”——...
-
安•汉密尔顿:狭窄空间的亲... [第5集] 安•汉密尔顿:狭窄空间的亲密感
-
安•汉密尔顿:公共空间的亲... [第6集] 安•汉密尔顿:公共空间的亲密感
-
安•汉密尔顿:你愿意被看见 [第7集] 安•汉密尔顿:你愿意被看见
-
杭春晓:松窗叠影——溥心畬... [第11集] 杭春晓:松窗叠影——溥心畬的“传...
-
曹庆晖:丹青碎影——艺专的... [第2集] 曹庆晖:丹青碎影——艺专的先生们...
-
曹庆晖:丹青碎影——艺专的... [第3集] 曹庆晖:丹青碎影——艺专的先生们...
-
刘曦林:蒋兆和与《流民图》... [第16集] 刘曦林:蒋兆和与《流民图》(下)
-
潘公凯:传统派与传统意义—... [第19集] 潘公凯:传统派与传统意义——以潘...
-
杨保军:艺术城市——通州愿... [第1集] 杨保军:艺术城市——通州愿景
-
吴玛悧:以公共艺术为方法的... [第2集] 吴玛悧:以公共艺术为方法的翻转校...
-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艺术运... [第3集]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艺术运动
-
徐冰:公共艺术的尴尬性 [第4集] 徐冰:公共艺术的尴尬性
-
纳仁·巴费尔德:创新与国际... [第5集] 纳仁·巴费尔德:创新与国际化推动...
-
对话: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 [第6集] 对话: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融合
-
傅柯林:激怒的城市 [第7集] 傅柯林:激怒的城市
-
朱锫:自然的态度 [第8集] 朱锫:自然的态度
-
朱小地:建筑从内心深处开始 [第9集] 朱小地:建筑从内心深处开始
-
柏志高:西九龙文化区——公... [第10集] 柏志高:西九龙文化区——公共艺术...
-
崔泰晚:韩国文化与艺术提升... [第11集] 崔泰晚:韩国文化与艺术提升法案
-
朱仁民:艺术、生态、经济—... [第12集] 朱仁民:艺术、生态、经济——用艺...
-
对话:用公共艺术引领城市创... [第13集] 对话:用公共艺术引领城市创新(上...
-
对话:用公共艺术引领城市创... [第14集] 对话:用公共艺术引领城市创新(下...
-
对话:当代社会变动中的艺术... [第1集] 对话:当代社会变动中的艺术 艺术家...
-
卡琳•加德纳:共鸣与全球化... [第1集] 卡琳•加德纳:共鸣与全球化的理解
-
杨冬江:界面与边界——大学... [第2集] 杨冬江:界面与边界——大学博物馆...
-
莎拉•杰西:惊奇因素--如何... [第3集] 莎拉•杰西:惊奇因素--如何建立学...
-
周旭君:美术馆存在的价值和... [第4集] 周旭君:美术馆存在的价值和发展趋...
-
黛博拉•克利尔沃特:建立儿... [第5集] 黛博拉•克利尔沃特:建立儿童与当...
-
康文伟:弘博网对中国博物馆... [第6集] 康文伟:弘博网对中国博物馆教育活...
-
对话:博物馆公共教育体制 [第7集] 对话:博物馆公共教育体制
-
弗吉尼亚•希勒:探讨博物馆... [第8集] 弗吉尼亚•希勒:探讨博物馆与艺术...
-
薛梅:美术馆的沉浸式体验 [第9集] 薛梅:美术馆的沉浸式体验
-
莎拉•甘茨•布莱思:创生中... [第10集] 莎拉•甘茨•布莱思:创生中的物件...
-
刘端玲:“抽象艺术中的音乐... [第11集] 刘端玲:“抽象艺术中的音乐”—肖...
-
朱丽叶•弗里奇:当代艺术是... [第12集] 朱丽叶•弗里奇:当代艺术是否是80...
-
晏燕:当公共参与变为策划内... [第13集] 晏燕:当公共参与变为策划内容
-
范迪安对话阿尔弗雷德·帕克... [第1集] 范迪安对话阿尔弗雷德·帕克芒:中...
-
范迪安对话阿尔弗雷德·帕克... [第2集] 范迪安对话阿尔弗雷德·帕克芒:中...
-
范迪安对话阿尔弗雷德·帕克... [第3集] 范迪安对话阿尔弗雷德·帕克芒:中...
-
王春辰:艺术如何与哲学有关 [第1集] 王春辰:艺术如何与哲学有关
-
刘悦笛:哲学家的批评和批评... [第2集] 刘悦笛:哲学家的批评和批评家的哲...
-
张冰:从文学的背景理解丹托 [第3集] 张冰:从文学的背景理解丹托
-
李军:艺术史角度下的丹托理... [第4集] 李军:艺术史角度下的丹托理论
-
隋建国:关于艺术终结和历史... [第5集] 隋建国:关于艺术终结和历史终结的...
-
Mary Wiseman:丹托与中国... [第6集] Mary Wiseman:丹托与中国当代艺...
-
David Brubaker:丹托的哲... [第7集] David Brubaker:丹托的哲学和中...
-
Ginger Danto:对父亲的回... [第8集] Ginger Danto:对父亲的回忆以及...
-
北川富朗:艺术唤醒乡土——... [第1集] 北川富朗:艺术唤醒乡土——濑户内...
-
北川富朗:艺术唤醒乡土——... [第2集] 北川富朗:艺术唤醒乡土——濑户内...
-
邱志杰:简述威尼斯双年展中... [第1集] 邱志杰:简述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
-
邱志杰:关于“非遗”参展 [第2集] 邱志杰:关于“非遗”参展
-
邱志杰:回应质疑——威尼斯... [第3集] 邱志杰:回应质疑——威尼斯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