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1集)
- 乔晓光:剪纸的概念
- 乔晓光:剪纸的文献
- 乔晓光:剪纸的材料和工具
- 乔晓光:剪纸在世界的分布
- 乔晓光:世界著名剪纸艺术家
- 乔晓光:中国剪纸概述
- 乔晓光:中国民俗剪纸
- 乔晓光:中国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 乔晓光:当代剪纸艺术欣赏
- 乔晓光:剪纸工作坊
讲堂介绍讲堂播放量:0
【相关链接】
下面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学剪纸工作坊,这是工作坊的要求,包括对我们学习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作为非物质遗产在高校的普及,大家通过工作坊来学习剪纸实样法,了解剪纸的内涵、民俗使用以及剪纸传统的文化形态是什么样子的,包括传统的技艺和方法;另一个在这个基础上从剪纸获得灵感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剪纸的再创造和设计。
第一个就是学习传统、学习十样法来了解非物质遗产的传统。
第二个部分是进行传统和创作的结合;
第三部分完全是进行创作。这是他们临摹的,十样法,十样法是我们这么多年教学在短期教学当中进行基础学习的一个比较成功的经验选取了陕北、山西、黄河流域十个样子,代表不同剪纸纹样的类型,同时也连接了民俗不同的文化内涵,有婚俗、节日、枕顶花、日常生活、丧俗的,使他们通过剪纸的同时,老师介绍背后的文化内涵认识剪纸的功能和它独特叙事的一种艺术特性或者叫做语言特性,不是一个简单的造型,也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界的模拟,完全通过一种虚拟性的符号甚至抽象性的符号或者是一种具象的符号表达具体的生活和民俗的情感,这个东西希望同学们了解。这是同学们做的创作《棋子》,用剪纸做的《棋子》的实践,这是做的《钟表》,这个同学是设计专业的,用剪纸做一个剪纸的钟表,做一系列的,这边是用秒针,用走针来表现人,表现年轻人的感情、男女在这儿见了面了,更多的时候是分开的,他用这样一个椰子树、剪纸非常细腻的敏感的方式表现了一个自然的神态,人们在这样一个自然生态环境当中再见面,这是青春的生活。
另外表现狩猎,狩猎把秒针放了很多动物,表的走针变成一个枪。后来我们说这个枪好多动物是不让狩猎的,他把枪做成一个麻花,不让打,是禁猎的,用禁猎的方式和标志表达这样一个钟表的观念,动物保护。他把剪纸和实用相结合创造剪纸作为纹饰、作为细节的,既有实用功能也有剪纸特色。
这是做的烛台,点上蜡烛、过圣诞、过春节,点上蜡烛以后上边出来的蝴蝶,出来的就是这个剪纸,生活的烛台、实用品,这是一个实用设计,剪纸作为一个衍生作品和设计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实用的印染、木质、金属的、建筑的都有很多可能进行合作,包括服装的。
这是用剪纸的方式做的广告,鹿的角变成一棵树,所有的故事发生在鹿角上,这也是一个雕塑系的学生,雕塑系的学生特别想表现他的父亲,纠结,可是捏一个头像觉得也说不出来,说父亲是农村的,生活特别艰难,对他特别好,鼓励他学习,他特别想感恩他的父亲,给父亲做个像,但是有罗中立的《父亲》想做一个头传达不出他的感觉来,讨论这个事情,老是从立体的来表现父亲的形象,我们讨论到父亲,讨论对父亲的感受,他用雕塑也做过他父亲的手,但是做一个大手感觉手断下来,很不吉利,这个时候讨论到剪纸的复合型手法,把你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其他关联的事物,把父亲和大自然、和剪纸、和农业、和劳动、和土地等等东西结合起来,这样就把手和父亲的生活和农业、农村的生活和大自然结合起来,通过手来表现父亲,这个展览非常成功,还有人要收藏他的作品,实际上通过这个东西来寻找到一种复合型的表现手法,手又是手又是自然,又是天地,又是田地,又是父亲,又是他自己的感受,所以说剪纸通过一种特别约束的手法提供了一种更宽泛、更开放的,像空框一样,能容纳更多的信息,复合型是超出我们想象的,用写实手法达不到这样的东西,非写实的把很多事物都复合进去了,感动了很多人,大家看懂了吧,说这个看懂了,了不起,一个劳动父亲没有通过他的面部的形象,通过手的形象来揭示一种乡村的生活,把情感的美好和对生活的记忆,生活的细节都放进去,他做到了。这个也是雕塑系的学生,有一些平面的想法,但是雕塑系老师做立体的都不太赞赏,他很苦闷,怎么办呢?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形式、原创发现感很敏感的一个艺术家,这个时候在我们鼓励下实现他平面的梦想,我说你不要考虑雕塑,这个世界上艺术并不是从事专业,这是没有办法,这是学院派自己为了标榜自己叫雕塑系,艺术就是艺术,老百姓民间看他喜欢就剪剪纸,需要就捏泥人、面人,再需要可能就搞刺绣去了,艺术史是围绕生来的,你生存的内心需要平面化就大胆做我支持你,他就说好,我把这个英文字母给刻下来取走了,这个形特别好,他把文字的负空间做成剪纸太棒了,非常棒。后来我们在讨论当中开始来引导他继续往前走,为什么?汉字拿走了,英文拿走了,阿拉伯文拿走了,蒙古文拿走了,谁也没想到拿走以后留下镂空这个轮廓是有文化感的,蒙古文是蒙古文的感觉,汉文是汉文的感觉,他找到了一种被人忽略的,日常中都不能成的一种东西,而且取走了,人们才发现负空间所带来的文化印记和文化气息,了不起,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非常棒,我们鼓励这个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事务当中寻找更多的负空间的可能性,非常好,这个展览大家都看懂了,都觉得很棒。这是非洲的,建筑学院的一年级的小孩,刚果的姑娘,没有见过剪纸,也不会剪纸,在我们引导下,非洲人搞造型就做得非常好,上来就是这种明确的造型,有力量的连接,这一看就是非洲的传统,每个人身上也有他们的艺术空间和艺术传统。这是我们山水专业学习传统来做的纹样,这个水平就是两个星期,你看这剪纸多好。
剪纸上在社会上花大时间停止在剪纸表面的纹样上,认为剪得好就是好的,其实大量的文化内涵都不知道,技术的东西我们通过十样法可以让一个外国孩子在两个星期到一个月以内可以剪得非常非常好,但是我们解决不了文化的问题,如果她自己不努力她依然不知道文化,她只是学技术,技术并不难,但是技术背后的文化了解是比较困难的,不了解真不知道,另外一个剪纸更高的境界当你的技术和你的内心融为一体这个很难,需要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剪,达到这个东西所谓的文人叫出口成章,文人是出口成章,开口就是诗,民间的奶奶是什么?出手就成剪,出手就是她的风格,炉火纯青,这需要一个生活的锤炼过程,一个积淀的过程,我们在剪纸坊当中一方面我们来教技术、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学技术,告诉他们怎么剪,怎么磨剪刀,怎么转纸,同时通过临摹使他们进入到一个剪纸像临帖一样,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更注重激活他作为心和手的本能,让他的心和手活起来,其实很多人学了很长时间画画身心是死的,就是把学院派给的那点儿东西变成一个框架在那儿动,他自己的身心是死的,他的东西像文化的广播操一样,按照文化的广播操来做的,一二三四五六,老师都不在了,都下课了,都不做广播操还是按照广播操来行动,他是程式化的,是另外一种程式化,民间艺术表层看到的是样式,深层是人性的东西,我们要激活的是用你的身心接纳和体验身心,用你的身心心和手统一地表达你的情感,这个是伟大的,是跨国界的,无论到哪个民族伟大的艺术家都是这样的,都是心手合一的,他又不是一个民间艺术本身,民间艺术家本身是综合的又会剪纸又会刺绣、纺线、织布、讲故事,是综合的,是复合型的,文艺复兴达芬奇是复合的,真正文艺复兴时期那个时代的文物,中世纪是复合型的,就是这样一种文化,造就了一种文化和艺术的高度、深度,是因为有生活的土壤造成的,今天我们分门别类,你干这个,你干那个什么都不会了,或者你会干的东西只是一个表皮,民间不是,民间的文化是融在生活土壤当中,是打通,是融会贯通的,一个特别好的奶奶她到了八九十岁,人生的历练,民间文化的积淀以及这样一个剪纸每年剪上一百幅、两百幅,一剪剪了几十年,综合的东西融合在一个人上的时候当然有魅力,非常有魅力,是有内容的,这是一个博士生做的,哲学家,这是他的内心,但是很多博士都很纠结,博士已经不会实践了,就是感觉不好意思,胆小了,最可爱的是本科生,无忧无虑,完了说激活女性的东西马上激活了,变成一个小女人,静静地剪,剪得挺好,最后发现学得知识越多以后反而胆怯了,心手死了,僵化了,这是教育的失败,一个完整的教育一方面是增长知识,另一方面身心激活,不断地来增长身心的敏感性,增长身心对这样一个信息接纳处理的能力,身心和不断的知识增长产生精神的升华和拓展视野,这个都是和身心绑在一起的,中国文化一个最大的特点特别强调身心,尤其是在民间文化没有文字,只能口授心传,只能用身心,一代一代人用身心传文化用身心来认文化,认字麻烦了,到人文学院认字以后突然发现五官以下的东西不用动了,顶多敲敲键盘就完了,身心不存在了,那不行的,我们必须加大社会实践课,通过田野,通过手把手的学习民间许多实践类的东西激活我们的身心,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匠人,我们是用身心来体验文化、学习知识、学习活的知识,这个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做一个小结式的,剪纸是一个世界性的,首先我们应该回到一个视觉视野来认识,这样一路走过来通过我们的个案,通过我们对剪纸的历史、考古和民俗的田野认知回到代表传承人的分析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学生做剪纸创作的实践,再回到我们具体工作当中,首先我们作为东亚,作为东方文明首先应该有亚洲视野,先不说世界了,中国是一个东方文明的发源地,非常早,中古时期的时候开始影响到了周边这个国家地区,到了近代以后我们许多文化开始衰败,我们又受到了在东亚地区日本对我们的影响,在中古时期日本记录是我们的文明,今天这样一个来认识剪纸,首先要用一个亚洲的视野,所以说剪纸作为一个深含人性化的文化,是一个文化物种,不是中国独有的,在整个南亚地区、东亚地区别的国家都有剪纸,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文化物种也是亚洲的一个共有的文化物种,作为一个亚洲的纸文明传统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传统剪纸的价值,价值首先是沟通人和神,沟通祖先,沟通人和人之间的一种文化方式,这个方式是了不起的,不是所有的文化物种都具有这样一种东西的,往常我们看到剪纸的实用功能沦为民间手工艺,我们看不到剪纸的精神,这是我们的一个失误,我们忽略它 ,实际上一个纸文明,东方对世界的贡献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通过纸文明来贡献的,包括日本的浮世绘,影响西方的印象派,都通过纸文明,日本的和纸对西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说东方纸文明是一个主要的文化方式和文化载体,所以说我们应该意识到作为一个亚洲视野的剪纸的人和神和祖先沟通这个文化价值,同样他也是今天我们亚洲之间互相对话一种重要的方式,我可以拿剪纸和北欧人,和挪威人和瑞士人,和美国人去进行对话交流,我们为什么不在亚洲做这个交流呢?而且在亚洲之间祖先崇拜和神的崇拜当中又有另一层的关联,更深层的历史关联,是不是?中国的宗教信仰对日本的影响,中国的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又涵概着另外一个文明的关联,所以说在亚洲不同区域的文化信仰当中亚洲各国的剪纸共同提供构成了东方的艺术想象,什么叫东方?只说中国够吗?不够,即使中华文明在中古时期影响了周边国家地区,但是他们也在那儿落地、扎根、发芽、开花,就像韩国一样有很多框架跟中国是一样的,像端午,这个时候我觉着面对中古世纪以后一千年以来的亚洲文明,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到文化物种的固有性,你也有这个文化物种他也有,即使你传过去在那儿落地生根变成他的文化传统,彼此之间应该平等、对话、互相学习、互相认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地缘性的政治、安全、文化认同包括这样一个经济和文化的和谐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就是说我们不能没有文化的关联闭关锁国,只是发展经济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承认东方、承认东方有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和想象是由不同国家共同构成的,我认为这样的一个东方的亚洲想象在近一百年影响了西方的文学艺术和现代社会,我认为它也是今天亚洲文化再往下走下去的一个灵感的源泉,一个情感和文化的源泉,它也是我们共通的源泉,我们不能把它破坏掉,所以说不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就是在保护你的文化资源、文化的水源,而且在南亚地区很多国家发展比较落后,文化或者通过民间文化自救仍然是一个常态的文化方式,是日常化的,这个时候更应该去尊重认同他。
其次中国作为一个纸的文明的发源地,为纸文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伟大的传统,的确是从中国开始的。西方人我到北欧去他也称中国是剪纸的原乡,为什么北欧的艺术家特别希望到中国来办展览,他觉得要到剪纸的故乡办展览,要得到他们的认同,他觉得很光荣,首先和他们最好的艺术家去进行展览觉得这个很光荣。
今天纸文明传统是中国人发明,发明以后围绕着纸造就了许多艺术和文化传统像书法、绘画、剪纸、出版和书籍的印刷,这个传统影响了亚洲的纸文明,也影响了世界,今天在亚洲许多国家仍然在延续着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纸文明,日本的和纸今天仍然是日本文化的品牌和象征,这是一个当今亚洲现代文明发展依然应该珍惜、沿袭的传统。传统剪纸要保护它的意义,不仅保留了古老的文明技艺,同时它也关联着人的思维和伦理情感的成长,就是说剪纸和人是关联得非常密切的,剪纸心手造物的艺术方式对人的身心发展和审美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成长的意义,这个是经过我们多少年研究这是毫无疑问的,他对尤其是、心手、眼手脑锻炼,心手的和谐和这样一个真正叙事表达的完整性的需求,实践通过行为方式,所谓的皮亚杰讲的通过一个行为的图式实现思维的发展,剪纸是一个重要的方式。原来乡村妇女在小孩的时候就是通过剪纸来启蒙的,所以说剪纸对妇女和儿童的意义今天依然没有失去,剪纸今天也是我们回到内心和自己进行对话,和今天一个现代化生活、社会、生存、心灵一个自救的方式,今天依然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讲座过程当中很多青年学生就讲乔老师你可以建一个剪纸屋,现在白领下了班开始进到剪纸屋剪剪纸的时候内心平静了,像禅宗、像修炼一样,回到内心安静下来了,当开始剪自己的故事的时候觉得生活有希望、生活有乐趣、生活有意思了,回到内心了,可以剪自己的故事了,这个一届一届的学生这么反馈回来我印象特别深,我将来会在社会办一个剪纸坊,我觉得它的意义超出了剪纸,它可以给人带来艺术,可以复活人的人性,使你的生活有了希望,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真的,这个东西非常有意义,我也希望将来我们的学生你们出来以后可以靠这个谋生做剪纸坊,给大家带来帮助,这个东西不仅中国人需要,日本也需要,欧洲也需要,北欧更需要,一个漫长的冬夜怎么渡过呢?进到剪纸坊去,当然现在社会上做了很多儿童的,可能有一些是为了挣钱的,为了盈利的,这个也无可厚非,对剪纸认识的研究,尤其是对儿童艺术教育依然有着重要的心智成长作用,对我们妇女,剪纸和亚洲的女性有着悠久深刻的关联,不仅在中国,在东亚和南亚,在亚洲一些不发达地区妇女的文化地位还存在着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就是说易卜生《玩偶之家》探讨的问题今天在亚洲根本没解决,教科文开展了非物质遗产变成了世界性的项目的时候,其实在亚洲许多地方包括中国妇女的文化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解决,所以说我们呼吁认识一个完整的亚洲纸文明,呼吁尊重和认识亚洲的剪纸艺术传统,尊重亚洲的剪纸女性,对他们的文化传统给予保护、给予认同,给予推进,尊重他们这样的传承人,纸和剪刀会为亚洲的儿童和文化包括妇女会带来一种现代的新的社会价值,这一点我们是深信不疑的,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所以说教科文组织在前两年在杭州开了一个会议,这个会议确定了教科文组织在新的千年,这一百年当中提出一个文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什么文化是主要的?当我们经历了近一两百年的冷兵器时代,结束了冷兵器时代又进入经济和跨区域的经济竞争的时代,走到今天我们觉得所有的东西都实现了,但是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世界地球村的文化和谐认同,战争、对抗、不平等依然在发生,怎么来经历这样二十一世纪新的一千年,就是这一百年当中怎么来推动世界和平、和谐社会的发展,什么东西是核心的载体、桥梁和手段、方法?他们提出文化,所以说教科文组织说我们再次重申文化应当视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者、意义和能量的来源。它超越了宗教、超越了经济、军事,所以说把文化作为意义、能量的来源根源和作为创新的源泉,用它来应对挑战,寻找适当解决方案的资源,有人就开始在一些美洲的城市哥伦比亚这些贩毒、凶杀,特别是城市通过文化图书馆的推介、公共艺术品的推介减少了犯罪率,提高了文化的就业率,开展文化新的社会公共方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一种实验,教科文组织也不是空穴来风,他们经过了很多项目,在非洲地区、美洲地区,包括在中国,他说当我们把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措施纳入到发展计划和维和倡议时,文化在促成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超常能力将显得尤为突出。所以说文化成为二十一世纪不同民族发展的灵感源泉、创新源泉以及地区和谐、政治和谐、沟通认同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桥梁。今天我们来介绍剪纸,剪纸作为一个非常具体的文化物种我们能从中发现如此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人生、人性广泛的关联,这只是一个文化物种,中国有多少个文化物种啊!太多了,通过剪纸我们也可以深刻地体验到真正进入到一个文化的时代,文化成为我们认知、发展、生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这样一个领域,这样的一个剪纸课今天就讲到这里,有一个比较宏观、概括的整体的介绍。
乔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