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收藏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雅昌专访】王玉平:苦心经营的随意

视频信息

名称:【雅昌专访】王玉平:苦心经营的随意
 

  

  艺术家 王玉平

  王玉平,1962年出生于北京, 198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钻研西方表现主义绘画, 90年代初便成为中国表现主义绘画代表人物之一,并于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然而,就在此时,艺术家却开始重新审视东西方艺术、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并开始脱离西方表现主义的路径,转而从中国传统写意绘画和中国文人精神中汲取养分,努力在当下真实的生活,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以及中国文化平淡自然的品性中寻求中国当代绘画的突破。

  雅昌艺术网:作为《相遇亚欧II》的参展艺术家,这个展览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玉平:我之前看到了那两个艺术家的作品,第一个反映就是东西方人想事的方式各自的偏好和思维习惯还是不一样,西方人更偏重于逻辑、推理和思辨吧,我们还是比较感性。我们的古诗里边,普通的几句话,放在一起他会生成一种意象,这个意象说不清道不明,就是简单的几句话,产生一个情境,这是个很大的区别吧。我觉得做这样一个展览其实如果能有这样一个比较,能有这样一个提示,还是有意义的。

  雅昌艺术网: 您是如何选择创作题材的?

  王玉平:我更愿意是那种随性的,不太爱去固定一个题材,或者是一个内容,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什么方便画什么,怎么方便怎么来。我画了很多身边的小东西。

  

  最开始画的第一张就是因为我在上厕所的时候,窗台上扔了一个我老婆可能是化妆品什么的,像颜料袋扔在窗台上,因为光从外边打进来,它的投影伸向我,忽然觉得一点莫名的感动,然后开始画,一直到后来画我身边的什么臭豆腐瓶、酱豆腐瓶。还有我早上熬了小米粥,刚盛出来有点儿烫,那就晾晾,我先画一张,凉点再喝。没什么态度和想法。

  

  《包办婚姻 》200x230cm 油画、丙烯 2010 布面 王玉平

  《包办婚姻》这张画里的大爷大妈住在我们学校的附近,退休了就没事干,就来当模特,因为跟家里呆着闷得慌,来当模特也跟学生聊了天了,然后学校的环境会让他们觉得新鲜一点,还能挣点儿钱。大妈说,说他们在一起好多年了,但是没感情,说是因为他们的父辈过去是在一块做小买卖,是好朋友,后来看着各自的媳妇大肚子了,就指腹为婚,大妈说我们是包办的,没感情。大爷不爱说话,可能有点儿烦大妈,大妈给他做了一辈子的饭,他们虽然说没感情,但还是过了一辈子,一双儿女。大爷原是个大夫吧,他爱看一点中医的药理方面的书,他刚想跟我聊几句,大妈就说甭听他的,他原来就是工厂医务室的,大爷就不说话了。大妈说每天出来做模特的时候,大爷就躲着她,刚吃完饭碗一撂,就先跑了,大妈是怎么追也追不上他。大妈要是收拾的早,想跟他一块走,他就说我等会儿,你先走吧,他老是要跟她错开。有一天,我跟那个大爷聊天,我说大爷您看大妈给您做了一辈子饭,也挺辛苦的,您要是跟大妈说几句暖和的话,我觉得大妈也会挺高兴的。第二天再来的时候,大妈说:王老师,昨天盛饭他还给我拨了一筷子,这辈子没有过。我觉得有的时候人在一起过日子,其实就是特别的具体,爱情这个事也就是那一个年龄段需要吧,可能更需要的就是像他们这样一直这么合作着过日子。

  

  《我的种》 195x16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11王玉平

  这一张《我的种》画的是一个朋友,画他们媳妇大肚子的时候,聊的话题就(正好)赶到出轨了,不出轨了,就是这些事吧,起了这么一个题目。

  

  《老枞水仙》 200x240cm 油画、丙烯 2010 布面 王玉平

  《老枞水仙》是画的两个朋友,那一阵就是大家都在热衷于鼓捣各种茶的时候,买各种茶、茶具,到了一块就是也不管肚子里吃没吃东西就喝茶,有一次我刚喝了几杯,太浓了,觉得那么晕,就赶快躺下了,吃了三块烙饼好了,后来我知道不能空着肚子喝茶。

  我画一个东西,画一个人,还有画我画我身边的那些小物件,都是我对他们太熟悉了,有些是我买的旧玩具什么的,熟悉到离开他你也可以感觉到他。还有我画的一些北京的风景,因为那些风景我都太熟悉了,从小长在这儿,好多地方都是我小的时候搬个小板凳坐在那儿画过,变化只是多了一些路牌子和一些警示的标志,树比以前长大了,我对它们都是熟悉到看一眼几乎可以背着画,也是因为有这份熟悉,我画起东西来,才不至于抄袭它或者是跟着它跑,或者是被它牵着走,才可以比较从容的画你心里的他,而不仅仅是你眼睛看到的他,我觉得这也是东西方的差别吧。

  艺术家看到的东西和他想弄的东西,其实就是你心里所想的一个折射吧。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为你是这样思考的,或者是你以这样的态度去看这个世界的,这个世界曾经给了你这样的影响,所以你才会看到这样的东西吧。

  雅昌艺术网:您的创作方式、创作节奏是怎样的?

  王玉平:比如年轻的时候画画会比较激烈,去探索各种各样的方式,现在年龄大一点,更愿意不去注重形式了,不去注重别人怎么看这个事了,更希望是我自己怎么感受的这个事,更愿意是有点儿像北京人讲话叫自己哄自己玩吧,别人不哄自个儿玩就自己哄自个儿玩儿,把自己哄乐了就拉倒,包括其实我以这样的速度画东西,以这样的节奏画东西和感受东西,去看到这些东西,其实都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吧,我们老说要争分夺秒,寸光寸金,越活我越觉得日子其实就是用来虚度的。虚度光阴也是挺幸福的一件事(其实那也是一种状态)。其实画画,越画越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像题材和内容,包括技术都一样,当你意识到它的存在的时候,比如说一个题材我有意要画这样一个题材的时候,或者说我有意要让这样的技术形式在这张画上发挥作用的时候,其实我都觉得这会儿我不想动手了,因为你感觉到它了,它就会对你有干扰和影响。我觉得就是像我们五脏六腑、心肝肺一样,它平常正常工作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如果你觉得,哎哟我肝在这儿,那一定是肝出了问题,如果你感觉到要用这样的技术,或者是要画这样的一个题材和内容的时候,我觉得你凭空就会添出一些阻挡,这个阻挡是会让你和这个东西之间有一个其实你和观众都不愿意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

  我的包里边经常会背上最方便的材料,就是水彩,水彩盒,涮笔的折叠的小桶,包括我有一段的时候,我去比如说去饭馆里吃饭或者是到哪儿玩儿,我都会背上它,可能你在饭馆里刚点了菜你还没上来的时候,你忽然觉得边上的醋壶好看我就掏出小本来随手画一张,可能看这个新上来刚上来的菜有点儿烫,我就歇会儿我先画一张,凉了我再吃,有感触我就随时随地都可以做这样的事,我还是喜欢这样的方式,我不喜欢坐下来,今儿个琢磨琢磨点儿什么,好像不太善于这样,也不太会这样。

  我觉得这也是东方人一个随性,这个不确定性里会有一点灵性,一份懒散带来的这种不是完全都准备好的那种,像西方人他们就比较愿意就是守时,那么说两点,左右五分钟这叫两点,过了之后你就会觉得不好意思,我们这儿老说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才能听报告。也说明了就是这个地方长期的这种农业生活积累下来的这样一种生活习性吧,也不能简单的说它就是劣根性或者就是惰性。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做你性格里不太擅长的事,第一你肯定做不好;第二这个事肯定也不会是一个持久的事,因为以你喜欢的方式、节奏来做事,你会心生喜悦,越喜欢就越想去做它,我跟同学也讲你学画可以学很多技术,可以学很多思想态度,但是如果你忘了兴趣这一点的话,你总是处在一个我在努力的状态,你应该是做不好的。除非事先有一个计划去支撑这个事,比如说做完这个事,我就可以有什么样的收益,我觉得没有问题,可以去做,这叫短期效应,但不是长事。长事它一定是你性格里边愿意接受的,甚至跟你的心率的节奏都一致的方式,才会持久,你也才不会觉得你是在工作,是在努力。

  雅昌艺术网:您追求的艺术境界是什么?

  王玉平: 我昨天还在看沈周的东西,他活了83岁,尤其是他晚年画的那些东西,你能感觉到活成精的那种出手,你能感觉到他的老眼昏花一步一步慢慢走的那个样,就是谁也别干扰我,谁也别打扰我,我还能再活几百年那个劲。人老了活成精的出手,他没有果断,也没有犹豫,不是犹豫和果断这个层面的东西,他就是一个精。也是我想达到的一个程度吧。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1、东西方各自的偏好和思维的习惯是不一样的,“相遇亚欧”系列展对此进行比较,这是它的意义。

  2、我画的东西,画的人都是我特别熟悉的,因为有这份熟悉,才可以从容地画你心里的他,而不仅仅是你眼睛看到的他。

  3、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保持跟心率一样的创作节奏,那样才会持久。

  4、苦心经营的随便,是艺术的一个至高境界。

  2017年9月26日,受侨福当代美术馆邀请,王玉平作为中国艺术家 的代表参加相遇亚欧系列展之二。此次展览展出的《独乐寺》、《道士》系列、《包办婚姻》等40件作品,集中展阿现了他在2007年至2017年期间最为重要的创作成果。艺术家以身边的人与物为对象,并在看似平淡、轻松的画面中留下一个个引人深思,撩人心绪的细节,这些细节折射出历史与当下的碰撞和融合。这份平淡轻松、举重若轻是艺术家十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果,也是他一直追寻的艺术境界—看似随意,实则苦心。

  

  展览海报

上传日期:2017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