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观点拍卖收藏画廊摄影当代艺术监测中心图书网华东站艺术中国
艺搜专题视频艺术家网展览书画收藏雅昌指数华南站English

展览赏析 >【雅昌带你看展览425期】第三届“明天”当代雕塑奖作品展

视频信息

名称:【雅昌带你看展览425期】第三届“明天”当代雕塑奖作品展
 

         2015年4月24日下午,第三届“明天”当代雕塑奖入围及获奖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正式开幕,展览展出的20余件入围作品在观念、方法、形式上充满着某种不确定性和创新性,充分展现了当下的雕塑教育现状。

  “明天”当代雕塑奖是全国首个关于当代雕塑方面的奖项,旨在鼓励执着于当代雕塑创作并富有创造精神的青年雕塑家与优秀在校学子。与上两届入围作品相比,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在形式和结构上都有了新的突破。除此之外,今年的明天当代雕塑奖还收到了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等大陆以外地区的艺术家的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策展人焦兴涛介绍,本次入围“明天”当代雕塑展的作品共经历初评和终评两次审核,初评组委会由陈克、何桂彦、焦兴涛、史金淞、谭勋、唐尧、于凡组成,在征集到的300余件作品中选出20件入围作品后,再由傅中望、朱青生、黄笃、庞茂琨、向理以投票的方式进行终选,最终评选出本届“明天”当代雕塑奖的5位获奖的雕塑艺术家,他们分别是:宋兮、严尊、葛平伟、汤杰、王雷。

因为是针对青年艺术家的评奖活动,主办方在作品主题上并未限制,因此整场展览在作品面貌上较为丰富。与传统的雕塑相比,入围“明天”当代雕塑奖的雕塑作品更加注重材质的挖掘,以及对空间关系的掌控,无论在形式上还是观念上,都打破了既有的方式,在学术主持何桂彦看来,展览不仅具有“去雕塑化”的成分,同时也有“泛雕塑化”的特征,冲击了雕塑与装置乃至综合材料之间的界限。

杜英奇的作品的作品《我的戈多》

  在展厅入口左侧位置摆放着一件玻璃钢材质的雕塑作品,这是获奖艺术家杜英奇的作品《我的戈多》。扭曲的人体形象引发了观者对作品背后的悲壮与愤怒的思考,这是内在力量释放后的结果,充满视觉张力。何桂彦认为,这是一件少有的能兼顾学院教学理念的同时又能充分表达形式与材料之间转化的作品。

王雷的《大河报2013》

  艺术家王雷的《大河报2013》收集了2013年来整年的《大河报》,从作品形式上讲,它更像一件装置作品,王雷是获得本次明天当代雕塑奖的艺术家之一,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他的作品通过报纸、麻袋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综合,表达了对社会现象深入的思考。从这件作品中,我们更能看出传统雕塑的教学与实验艺术的教学在表达观念和使用材料上的区别。

宋兮的作品《一立方厘米的眼泪》

  宋兮也是这一次的获奖艺术家之一,展览展出的《一立方厘米的眼泪》是一件非常个人的、偶然的、瞬间的作品,将液态化的眼泪进行固化的转变,足以看出艺术家对于雕塑的理解,作品既有个人的情感因素,也有对“雕”和“塑”的思考,艺术家用怎样的作品去打动人这是当代艺术值得思考的。

  或许上两届的参展作品还处于学院派的语言体系当中,而在这一届上,艺术家的方法、观念更加综合,作品分化也更加鲜明。由此足见艺术家的观念更加丰富了,作品在视觉层面与传统雕塑形成明显反差。艺术家对既有的艺术创作的转变让我们眼前一亮,这是各种当代艺术的因素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发生碰撞以后出现的现状,与原有的传统雕塑教学发生了很大不同。
 

上传日期:2015年05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