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公开课 >【雅昌讲堂2191期】秦大树:宋代磁州窑的考古发掘
视频信息
- 名称:【雅昌讲堂2191期】秦大树:宋代磁州窑的考古发掘
-
【相关链接】
主讲人介绍:
秦大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宋元明考古,陶瓷考古。讲授过中国古代史(下),历史时期考古(下),宋元明考古等本科生课程,宋元明考古研究,宋元明考古研究专题,中国陶瓷史研究等研究生课程。
秦大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导语:
在中国,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个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要了解陶瓷发展史,陶瓷的考古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陶瓷考古不仅要鉴别陶瓷的真伪,还要判断陶瓷的年代,要通过对陶瓷的器形、纹饰、窑口等考察,研究古代陶瓷的历史和工艺技术,从而反应出当时的等级制度、社会面貌、风俗习惯和生产力发展情况,以及各地区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情况。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大树,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邀请,为2013级“艺术品鉴赏与市场 收藏管理”研究生课程班系统讲授了《中国陶瓷考古简介》和《宋代磁州窑、河南钧窑及杭州南宋官窑考古发掘》这两门重要课程。
课程名称:《宋代磁州窑、河南钧窑及杭州南宋官窑考古发掘》
第1节:宋代磁州窑的考古发掘
我们把北宋早期的地层进行统计,素面白瓷的碗盘占到95%,带装饰的只占5%,和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和调查获得的田野考古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个。
另外第三点是对每个窑通过考古发掘以后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解了各个窑发生发展繁荣衰落的时间和阶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分期研究,进而可以探讨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这个窑所在地的地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克服了望气派的影响。可能大家觉得望气派都是器物的器,什么意思呢?过去搞鉴定的就是要所谓的好多搞鉴定的人都会告诉你只能遵循第一眼的那个观点,他不是仔细琢磨,他就这么一看,就是看这一口气,看这一口气的观点。
通过分期研究,我们其实就解决了好多问题,比如说过去认为磁州窑是一个重要的宋代窑址,我们通过分期研究认为发现磁州窑其实是装饰最丰富、产量比较大,而且器型种类、器物种类最丰富的时候其实是金代,他和我们那些观念,如果说是过去调查的人,他们脑子里边都有一个对器物传统的一个固有的认识,所以他在调查这个窑址,这个窑址是宋代的,他拿出来好多宋代的东西,但是在有地层依据的时候他们往往认识到这些宋代的东西其实是金代的。
前两年2009年我们发掘定窑遗址最后得出来的结论也是定窑被认为是一个最重要的宋代窑址,而且我个人认为宋代是当时的人、当时的文人对古代窑炉,瓷业生产纪录最多的一个窑,也是供应时间最长的一个窑,大家都认为它一定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宋代的窑,但是实际上我们发现定窑最繁盛的时间其实也是在金代,金代后期大定明昌这个时间,过去认为冯先名先生甚至陈万里先生他们在调查的时候识别了一批大盘子,底下带着款,然后里边满都是印花,这些东西很传统的,包括这两年拍卖出了两件上亿、过亿的,不算最近的那个娃娃枕,两件过亿的定窑瓷器都是满印花的,都被认为是宋代的,其实按照我们的分析研究它就是金代的,它不是宋代的,这样的你要是包括从其他地方出土的墓葬出土的东西有时候都不足以说明,但是我们对窑址的考古发掘有很多的充分的地方依据的时候,我们反正提出来这个,我想早晚有一天大家会接受我们这个观点,因为其他的墓葬遗址里出的越来越多,所以在这一点就不是靠感觉上我觉得是宋代的或者说是甚至过去有人有这种说法这么精美的东西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金朝和元朝怎么可能有?
其实这个完全错误,信号少数民族对工艺美术品,特别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对金银制品,对特别精细的附加手工很多的工艺品的追求其实是非常强烈的。比如像纺织来说,像宋代是基本上没有织金锦,元代织金锦非常流行,把金一根一根地片下来织到纺织品里边,从断面上看都是金丝在里边,所以不能说少数民族统治时期手工业品一定会衰退,器时代有民族歧视的观点,其实我们像过去有很多到先生都带有这种观点。
第四挖掘出了很多的窑具,了解了陶瓷生产烧成工艺的发展,陶瓷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传播,这样可以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探讨交流和相互影响的问题,这个也使我们对瓷器特征的认识扩大到工艺的层面,这一点其实刚才我已经说过了,那么你因为正是了解到了这个窑它的装烧方法,它的制作工艺的变化,比如说定窑最早出现了复烧工艺,他可能在北宋中期就出现了,很快,可能到北宋晚期的时候景德镇就出现了,我们就想像着很有可能是定窑的窑工到了景德镇,然后后来在北方的广大地区在焦作的当阳峪窑,在磁州窑都发现了这种工艺,还有就是匣钵和窑炉建设,窑炉的建设一定是要有人的参加,这是一种最直接的这种交流和传播。
第五发掘清理了许多的遗迹,比如说窑炉、作坊、采矿的遗迹,不仅有易于了解工艺技术的传播和交流,还可以探讨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等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就是这是比较高的层次了,就是他的组织形式当时是用什么方式来进行生产的。
我们在这里边介绍一些发掘工作所体现的宋代制瓷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从而了解宋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就是它是多种生产组织形式互补,有的纯粹就是为了盈利,所以它也要不断地创新,它也要发明新的产品,吸收新的技术,有一些像官窑它就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的目的,比如说他就是为了祭天地国家的礼制性活动,他的产品就很单纯。
总的来说宋代的制瓷业有官窑、私窑之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民窑和官窑、民窑和御窑,还有一种说法可以叫御窑,御窑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南宋官窑,还有官窑也可以说叫贡窑,就是进贡的贡,贡御窑,还有私窑和民窑,私窑或者叫民窑,官窑是由监窑官来管理,这个官窑实际上是贡窑,部分产品上交官府和宫廷使用,同时也有相当部分的产品是商品,是供他出售的来盈利的。私窑是纯民营的,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一个产品,供给的对象既有品官、士大夫也有普通的平民,既有豪强地主也有平民百姓,因此产品的种类非常丰富,就是他会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来生产不同质量的器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御窑这个是大约北宋末期才兴起的,生产规模很小,产品质量很高,全部供给宫廷和官府的大型礼制性活动使用,不合要求的产品全部打碎,禁止流入市场,这个就是应该是使用功能非常狭窄,只有非常单纯的使用功能。所以她们的制作也非常有特点,我们各举一个例子或者各举一两个例子。
首先是磁州窑,这个被传统上认为是宋代一个重要的民窑,磁州窑是五代到北宋以后在中国北方地区兴起的一个著名的民间窑厂,在中国重要的制瓷传统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窑口,从五代末期或者更早一点一直到元代到明代,其实磁州窑一直延续到近代,过去北京这边有一个话叫“彭城出大缸”,就是说他在民国的时候生产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前,还是全国的八大瓷区之一,这个地方一直在从事生产,但是我们现在说的主要是宋元时期的,具有鲜明的民窑特色和深远的影响。以质朴挺拔的造型、豪放生动的装饰驰名中外。
磁州窑我们说在就是它是在古代磁州范围内存在的一批民间窑厂,不是一个窑址是有一批,这些窑厂是以供应周围地区民间日用为主,时代是从五代一直到元代这段时间,我们看这是古代磁州的范围,包括今天的磁县、武安、邯郸县这些地方,他有两个制瓷的中心,一个制瓷中心在漳河流域,这个河漳是在山西境内的清漳河、浊漳河的河流,变成漳水,然后在出山,这个地方是山口地区,出山了以后水流马上减缓,形成了一个大的冲积扇,就在这个区域形成了一批窑址,我们当年发掘的是观台窑址,这是个最大的,中国最大的是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窑址,旁边还有东隘口、野子、观兵台、龙花寨、神家庄等等这么十几个窑址。
另外一个中心在滏阳河流域,上游地区叫滏源沟,这个地方就是彭城镇,它兴起的时间来变得特别早,它在隋代的时候就在生产,但是后来中断了,到金代的时候真正观台窑兴起的时候它没有到金代的时候又再兴起了,也有一系列的窑址,就是彭城、临水这一带。
那么这些窑厂都以当地生产的瓷土为原料,当地生产的瓷土就是我刚才说的在白垩纪形成的煤层的夹层或者是顶板底板的这种大清土,这种土含杂质比较多,就是它的原料也比较粗,加工的也不是特别细,它烧成了以后胎质会有颜色,不是白色的胎,它有成灰色、灰褐色或者是比较深的褐色,在这样的器物再施一层釉它变不成白色的瓷器,所以它就要在胎釉之间加湿一层非常的这个土,当地叫铝矾土,含铁量很低白白的,就是我们把它叫白色化妆土,施在胎釉之间,这样在白色化妆土上再施一层透明釉就烧出了白釉瓷器,这其实是一种粗瓷细作的办法,就是利用当地的原料来生产白瓷,因为白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产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进步,但是它有两条路径:一条就像定窑这样的白胎、白釉,生制纯白瓷,就是今天按照西方的观念可以称为真正的这种瓷器,现代意义上的这种瓷器,另一种就是在胎釉之间加一层白色化妆土也可以生产出白瓷,但是这种瓷器在西方一般把它叫,就是石器半陶半瓷的。
- 上传日期:2016年0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