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公开课 >【雅昌讲堂第1323期】朱万章:陈、齐交游——莫逆之交
视频信息
- 名称:【雅昌讲堂第1323期】朱万章:陈、齐交游——莫逆之交
-
【相关链接】
各位来宾早上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在这里给大家一起来分享我近十几年来关于研究陈师曾和齐白石的一些心得体会,我前几年一直在做关于陈师曾的一个研究,一直到2003年的时候当时出版了一本书叫做《陈师曾》,这本书是一套丛书,是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当时出版的,当时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他里面不可避免地就会涉及到很多齐白石的内容,到后来我成为北京画院齐白石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我们在研究齐白石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陈师曾,所以无论是在研究陈师曾还是在研究齐白石他们二者的交往,他们的关系都是不可绕过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所以说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的这个讲座也就是从他们两个人的艺术交友谈起,谈他们在艺术史上一段佳话,同时也是可以通过这么一段艺术交流,可以看出对齐白石艺术的这样一个影响,其实我最早对齐白石和陈师曾的关系这种交流的关注,其实是来自于我早年工作的一个单位,就是广东省博物馆,因为我曾经在广东省博物馆工作,当时在广东省博物馆库房里边收藏了一件非常特别的一幅画,这幅画就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这是一幅小品,这个是画的是陈师曾画的是齐白石的一幅,一个是比较写意的一个肖像画,受画人是齐白石,作者是陈师曾。这幅画是陈师曾为齐白石所作的一个画像,虽然是一个画像,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写实的,是一个非常写意的一幅画像,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幅画像的一个局部和他的题诗,这是他画的齐白石的一个肖像,他上面写了一句小诗,就是“误剪红梅树,花前白石僧”,这个用的是南宋姜夔的一句诗,姜白石的一句词,为齐白石写照,落款是衡恪,衡恪是陈师曾的一个别名。当时我在广东省的博物馆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我觉得非常好奇,因为当时我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是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那个时候对齐白石和陈师曾还不是特别关注,虽然有所了解,但是对他们的艺术交游还不是特别关注,由于这件作品后来引发了我对他们浓厚的一个兴趣,尤其是对齐白石的研究,后来他的衰年变法都是跟陈师曾有着密不可分的一个关系,所以说由此展开对陈师曾和齐白石的一个研究的课题。
我们要讲到陈师曾和齐白石的交游,不可绕过的是他最重要的一个是齐白石的晚年变法,他的晚年变法我们又称为是“衰年变法”,现在先看一下他们最早认识是在什么时候?
他们最早认识大概是在1917年秋天,其实那个时候齐白石已经都是六十岁上下了,这年齐白石避乡难居于北京,以卖画及篆刻为生,当时陈师曾是在琉璃厂的兰紫铺见到了齐白石所刻的一个印章大为激赏。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资料可以显示当时齐白石在北京的卖画生涯并不乐观,前不久我看到张葱玉的日记,张葱玉的日记里边讲到他当时去琉璃厂的荣宝斋买画,买画的时候很多一些不知名的,现在我们认为是不知名,在当时很有名的一些画家卖得非常高,反而齐白石的画卖得非常便宜,当时齐白石的画可能一个扇面还不及陈半丁或者是其他很多画家的一半,甚至不到他们1/3的价格,当时他的卖画生涯非常不乐观,很多人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当时张葱玉在日记里边讲到很多人认为齐白石的画很怪异或者说很冷逸,不喜欢他的东西,而且他本身从湖南的乡下到了北京以后也没有太多的人知道他的名字,自然也就是卖不起高价了,在谁情况下,齐白石在北京算是过着非常落寞和冷漠的一个日子,当时陈师曾在琉璃厂看到齐白石的篆刻以后就大为赞赏,专门到齐白石所住的一个法源寺相访,因为当时齐白石卖不起价,所以他当时的生活穷困潦倒,寄居在法源寺,陈师曾专门到法源寺去拜访他,两个人一见如故,晤谈之下就成莫逆之交。
- 上传日期:2014年12月09日